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求甚解.好还是不好?嘿嘿.这可叫我怎么说呢?“不求甚解”语见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似文献   
2.
读书苦乐     
杨绛  兆龙 《出版参考》2005,(1):23-23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3.
Jane 《中文自修》2007,(5):9-1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说起陶渊明,人们便想到了《桃花源记》,那样美丽多姿的世外风光多么让人向往啊! 陶渊明一生任性而为,拥有着飘逸潇洒的“魏晋风度”:他主动要求做官,却又主动辞官归隐;他可以读书“不求甚解”,也能够弹奏奇妙的“无弦琴”,甚至还不拘小节,“取头上葛巾以漉酒”…… 在最黑暗的年代,陶渊明保持了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和一份恬淡的情怀。就让我们透过那些灵动的文字,去捕捉他生动的侧影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看与读     
曾国藩有语云:"大抵看书与读书,须划分为两事……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能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曾氏强调一个"恒"字."恒"固然重要,但我感兴趣的是,他为何要将"看书与读书""划分为两事".在曾氏看来,所谓"看书宜多、宜速",可理解为不求甚解,博览群书;而"读书宜精、宜熟",可理解为有目的的读书,也就是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书.由此说来,曾氏的"看"与"读",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从"看"到"读",实际上是从知识转向科研的必备过程.开卷有益.看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储备的必由之路.一个人的大学时期,基本上是处于一个"看"的阶段.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多,相应的参考书也繁多;更何况,彼时年轻,兴趣也广泛,各类书都会网络在手,所以,要应付考试,要满足兴趣,只好"宜多、宜速".但在"看"中,也为后来的"读"进行储备.因为,一个人只有书"看"多了,才能有选择地"读",而当要求"宜精、宜熟"时,也意味着要"求甚解"了.这种选择当然是或根据所从事的专业的要求,或带着某一个问题求解,如此,也就必然向科研的路子上走.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提出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一思想被后人广为接纳,不仅广泛应用于人们实际生活与读书学习中,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还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它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内涵的深刻解读,对它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功能与应用做出了详细说明,指导着教师与学生新概念阅读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文章均是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展开论述的,论述严谨,但说理特点各异,对其进行比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观和论证技巧。具体的教学可遵循以下教学路径:首先,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文中表达观点的句子,概括课文论述的角度,总结《谈读书》《不求甚解》的论证思路;其次,引导学生分别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例子,比较《谈读书》《不求甚解》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最后,引导学生品析《谈读书》用语雅致、文辞流畅、韵律和谐的风格及《不求甚解》明白质朴、亲切自然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正一、"思·问·习"读书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即重视思考,不懂就问,提倡经常巩固复习。二、"假物"读书法。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学习。他认为人们的天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善于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就能缩短成才的时间。三、"精至"读书法。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 ,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四、"不求甚解"读书法。这是陶渊明提出来的读书法。要求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五、"提要钩玄"读书法。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载体,其教学方法应在我国古代阅读理论中深入开掘。"读、思、行"揭示了我国古人阅读的一个完整过程。"读"不仅要张弛有度的"诵",更要"熟";"思"要在"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行"是阅读的最终旨归,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诗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感知意境,拓宽思维,树立创新意识的能力。为此,笔者在诗词教学中做了一点探索,归纳了一些提高诗词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提供给大家,以供参考。一、"不求甚解"法小学生对诗词非常感兴趣,抓住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在上课前,用一定的时间去查字典、阅注释,疏通文字障碍,清除"拦路虎",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自读诗词,囫囵吞枣地理解大意,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此时可以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放由诗词谱写改编的歌曲,让学生对诗词有一粗浅的认识,我在教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时就放了男高声歌唱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但通过对多所学校调查发现:很多老师在贯彻新理念时过于机械,死搬硬套,不求甚解,使课堂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