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报道的节奏,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通过作者的主观努力,使新闻呈现一种文字上、结构上或不同报道之间符合事件特点的、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 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相似文献   
3.
档案工作能否收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效果,得到重视和认可,这不仅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主观努力.同时也取决于服务对象的认可和配合.取决于服务机制的创新。笔者认为:增强效果意识.创新服务机制,以典型的实例效果为切入点,是赢得主动、扩大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快乐中队集体,作为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中队辅导员就要了解队员、热爱队员,与队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队员。人的行为都有其动机,而动机产生于各种需要,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影响人的行为,或起激励作用,或起压抑遏制作用。通常情况下,根据在中队里的表现,队员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积极向上的优秀生,随波逐流的中间生,不求进取、我行我素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5.
吕丽娜 《教学月刊》2011,(11):41-43
古诗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意是指一心想做成的事没有做成。没有打算有什么结果的事情却在不经意间成功了。依笔者之见,只要我们用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遵循客观规律,加强主观努力,有心栽花花就开,且无心插柳柳更荫。  相似文献   
6.
陈建银 《考试周刊》2012,(38):141-14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只有激发主体的内在潜力,鼓励主体积极地学习、生活,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行为,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后进生的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按照班级和教师的教育影响的强弱和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与否,他们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为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陈军 《上海教育》2014,(34):70-72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想培养怎样的人?匡亚明有具体阐述,抄录如下: 孔子开创私学的目的,是为实现其政治思想服务的。他的政治主张……就是"仁政""德治";实现这个政治主张的力量,则是"国君""贤臣"和"良民"。他认为一国的国君是既定的,神圣不可侮的……良民人数虽多,但只是施政的对象。只有"贤臣"是孔子认为可以经过自己主观努力加以改善或培养的决定环节。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理解为对经验、定义和事实的大量记忆和复述,强调学习者个人主观努力的机械识记与模仿。所以在不少学生的印象中,学习英语除了背诵就是默写,毫无乐趣可言,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发挥;教师满堂“灌”,学生囫囵吞枣,学得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10.
刘永和 《现代教学》2014,(5X):63-65
<正>最近,"家风"成为一个热词,从深宅大院走出来,走进了千家万户,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笔者以为,"家风"是一种既重要又必要的教育资源,不可或缺,值得深入研究。一、家风——一种优秀的家庭文化"家风"就是"门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换句话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尚、风格等。"家风"有别于"家训",因为"家训"是成文的,可以写出来;而"家风"却是通过家里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家风"也有别于"家规","家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