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体育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语言应该成为思想比较的一个起点,不仅仅是比较语言学的起点,更应该是一个哲学的起点。从语言的维度对中西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并不多见,而选择将语言置于怎样的高度来进行比较无疑又决定了比较的深度和效果。经历了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已经不仅仅是语言学内部的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语言作出了诸如解释学、符号学和存在论等等独具原创的界说。中西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比较首先应该求助于对两种语言自性的体认和解读,中西语言的结构性差异与音形义法诸分歧无疑是左右两种思想底蕴的基元和首要条件。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传统古汉语文言的性状和现实做出更加合乎理性的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2.
《文选笺证》(简称《笺证》)是清代一部有意于补正李善注的训诂学著作。其训诂之方法有三:一曰声音训诂法;二曰以形索义法;三曰比较考证法。总结《笺证》训诂之得失,可予现代注释学以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艾南英的文章、年谱为主要依据,结合复社、桐城派的相关资料,由艾陈之争作为切入点,展开探究艾南英的文论思想。艾南英极力推崇唐宋派,明确了学秦汉以唐宋为桥梁的途径,突出了从司马迁、韩愈、欧阳修到归有光的散文既成传统,强调了平易通达的表现手法。其"以古文为时文"中的义与法、雅与洁等主要文学理论开了桐城派先声。  相似文献   
4.
"雅洁"说是桐城派初祖方苞在古文写作语言形式上的要求,"义法"说体现了方苞古文理论的方法论意识,而"雅洁"说是"义法"说在文章风格上的体现和必然要求,是方苞推尊古文文体的重要理论支柱。本文以方苞的名篇为例,分别从内容和风格上探讨方苞的"雅洁"说理论,在论述"雅洁"说优点的同时,指出了"雅洁"说对后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文言实词含义之丰,数量之大,用法之多,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而文言实词的考查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解析文言实词的技巧。下面就以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部分试题为例,为同学们揭开文言实词的面纱。一、温故知新法(一)课文回顾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命题常从课外选择材料,然而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却在课内。我们可以回顾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直接或间接地从课文中找  相似文献   
6.
林纾与桐城派交往很多。民初特别是五四时期,桐城古文每遭异议,林纾极力为之辩护,但他并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方苞的义法说及其批评实践最能代表桐城派的理论批评成就。林纾接受了桐城派的众多说法,特别是将其义法说贯彻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并有新的发展,甚至认为外国小说中也有义法。林纾的文学理论批评是对桐城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散文在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桐城古文在由雅言向俗语的转变中,道德法则被逻辑顺序所取代;在逻辑文中,古文逐渐被俗语取代,欧化的古文渐趋通俗化;当白话成为新的主流书写范式时,带有古意的俗语逐渐退出文坛,摹写现象的逻辑文逐渐向营造意境的散文演进.近现代散文中道德法则的衰微、逻辑政论的兴起与艺术意境的呈现,标志着中国古典散文的终结与现代散文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选笺证》(简称《笺证》)是清代一部有意于补正李善注的训诂学作。其训诂之方法有三:一曰声音训诂法;二曰以形索义法;三曰比较考证法。总结《笺证》训诂之得失。可予现代注释学以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桐城桂林方氏乃一名门望族,宗族文化根基雄厚,但经历"江南丁酉科场案"与"戴名世《南山集》案"两次重大冲击后,宗族统绪涣散中衰。方苞身处此时,且因生于金陵、长于金陵、著书授徒金陵、长眠金陵,以"宗族精英"身份在异地展开宗族重建努力:恢复"族居"与"族葬",给生人与先祖在金陵寻找"义居",为重建方氏宗族秩序赋予合法性地位;一再申述三兄弟合葬要"以义衡之""义明恩洽",树立宗族中兄弟和睦、子侄相爱的"范式";营建"教忠祠",正宗法,举义田,"祠成之日,会祀于金陵者五十有七人",桐城方氏在金陵再度中兴。相较于以往认为方苞重"礼""法"而言,方苞在宗族观上更重"义",认为"义以出礼""法以义起",因此"以义制事",以"义"来统摄宗族的"礼""法",尊祖、敬宗、收族,"义"是方氏宗族精神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0.
任丽娟 《学子》2014,(1):60-60
正一、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1、以形释义法例:振长策而御宇内。·(根据竹字头推断为"竹鞭")2、以音猜义法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根据读音推断为"早")3、知识迁移法例:乱而继迁薄我,必败。(根据·"日薄西山"推断为"迫近"义)4、互文见义法例:举类迩而见义远。(根据·"远"字推断"迩"字为"近"义)5、语法分析法例:吾欲之南海。(根据·"欲"字推断其为动词"到、往"义)6、借助语境法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根据前文推·断为"节拍"义)二、汉字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