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畤祭与山川祭祀都是东周秦汉时期重要的国家祭祀活动。根据相关考古发现,畤祭与山川祭祀所采用的祭祀方法以及留存下的遗迹遗物具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也有文献记载可以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密切的联系。而此种联系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背景与意义。东周初年,秦人借鉴山川祭祀以及其它祭祀活动的礼仪规程创设了畤祭制度。此后,随着秦人扩张步伐,畤祭与山川祭祀因同样具有宣示领土控制和君主权威的理念,联系日益紧密。秦汉统一之后,以泰山封禅和五岳祭祀为代表,山川祭祀迎来重大变革,其背后来自畤祭的影响尤为显著。畤祭与山川祭祀的相伴发展贯穿秦人崛起至横扫天下,后经汉王朝终成天下一统的历史过程,就二者关系展开研究可以为考察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其中礼仪制度和政治观念的变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可楼记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相似文献   
3.
沂蒙山区酷爱摩托车运动的青年刘继春,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精心钻研摩托车运动的规律和技巧,顽强地向自己的潜能极限挑战,终于成功地驾驶着国产摩托车登上了"五岳独尊"泰山,相继,他又石破天惊地以摩托车运动中的高难动作"座上站立撒把"特技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了中国摩托车运动史上载入该项纪录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现在,人们通常把学问、道德都被人景仰的人称为"泰斗",那么,为何要称"泰斗"呢?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简称。泰山在五岳中其高度其实只居第三。也许是古人无法测量出山峰的准确高度,也许是泰山在山东面临平原又与大海相近,便把它视为高山的代表,不少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尤其汉武帝赞泰山:"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成了"五岳之长"或  相似文献   
5.
学语文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积累大量语言文字素材。尤其是小学阶段,做好积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意义,所以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五岳寨野生药用植特资源,该区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共87种,分属38科,74属.对这些药用植物所属的中文科名、中文种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中药名称及功效进行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7.
在南岳衡山风景区入口处大石牌坊檐下, 有一大型汉白玉横额, 额中图形甚为怪异, 人多困惑不识, 其实这正是形乃朱雀的南岳山徽。朱雀又称 “朱鸟”, 本为南方七宿之名, 后为道教奉为南方之神, 又将其与南岳联系起来, 作为 “五岳真形图”中的南岳之形, 遂成为公认的南岳山徽。其中具有奥妙的中华文化学、民族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安徽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李白等大诗人均在此留下过壮美诗篇。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相似文献   
9.
衡山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衡阳,那有山清水秀的衡山。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最高峰达1300米,那就是祝融峰,它就像多姿的少女挺立在那儿,用云彩编织的面纱害羞地遮住自己美丽的脸。茂盛的树林和香飘满山的鲜花,给她穿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衣  相似文献   
10.
韩寒与方舟子各自背后庞大的支持者群体造就了此次网络狂欢。在历经互相调侃、攻击和坚定表态之后,讨论者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至对言论自由边界与名誉权保护之上。这似乎是此次大争论更具意义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