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最近,南京市一名妇女在超市偷窃食品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媒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嫌疑人生活困难,家中双胞胎孩子生病,此次到南京是为了看病.媒体报道此事之后,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嫌疑人全家已经摆脱生活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1935年,时任纽约市长的拉瓜地亚,曾在一个位于纽约最贫穷脏乱区域的法庭上,旁听了一桩偷窃案的审理。被控罪犯是一位老妇人,被控罪名为偷窃面包。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来访者小松,男,小学五年级学生。因经常偷窃,管教无效,由父母带来咨询。父母外出务工多年,初中文化水平。一、父母的困惑小松母亲说,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就开始偷东西,原来是偷手表、mp3、mp4、收音机等小件物品,现在发展到偷钱、手机。我们不断地向失窃者赔礼道歉,丢尽了脸面。他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没有抓到"现形"就死不承认物品是他偷的。他的房间  相似文献   
4.
班级内部偷窃现象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这种行为的危害是使被偷学生蒙受经济损失,使偷东西的学生有可能走向犯罪,使班内充满猜忌。班级内偷窃行为的特点是发生在班集体组建最初一个月,被偷对象一般是防范意识差的同学,偷东西的同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较好,但是缺爱;促使学生发生偷窃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爱的缺失。应对班内偷窃可以从家庭、学校教育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帮助有偷窃行为的同学认识自己的错误,重新接纳自己。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诚实品质的关键期,也是纠正偷窃行为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5.
孙国强 《教书育人》2007,(12):52-53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案例以学生偷窃问题为例,试探讨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甚至把突发事件当做一种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以求最大限度挖掘突发事件里隐藏的教育因素,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感动 《学习之友》2013,(8):11-11
在德国戈尔德曼出版社下属的一些书店里,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丢失,这让书店的工作人员苦恼不已。通常,在每年年终,这些丢失图书的名称和数量都要被登记在一个表格上,这个表格将被悬挂在书店里,以对员工起到一个提醒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的孩子普遍缺乏物权观念,他们有一个心理特征就是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以为自己的和别人的都是一样的。他们往往分不清东西的归属,我的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他们没有偷东西的意识,只要喜欢某样东西,就会顺手拿过来,根本不经对方同意。当然,有些孩子没有物品归属意识也与孩子早期教育有关,有些家庭过分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养成过分自我的习惯,认为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可以拿走。按偷窃动机来分,可与“偷窃癖”一同归为无动机一类。  相似文献   
8.
以上种种案例,老师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研究的态度采用了各种辅导策略。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整套科学的转化策略,下文便从认知重建、行为改变、外部促动等方面系统地对偷窃学生的转化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换一种眼光     
那年,我在一家图书管当管理员,可经常发生图书不翼而飞的事情。为防止这种偷书现象的继续发生,我在图书馆的墙上挂起了一块告示牌:凡偷窃书籍者,罚款200元。可偷书现象仍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日记》2008,(12):23-23
答案:破绽一:保安员躲在储藏室整,怎么会知道盗贼偷窃钱物的具体数目呢?破绽二:盗贼既然是蒙面的,怎么会露出左脸上的疤痕呢?破绽三:手电筒光从门缝里射进来,保安员迎着光是看不清持手电筒人的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