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诚斋集>传承有绪,然亦有少量佚诗.栾贵明先生自<永乐大典>辑出五题六首.经考辨,仅一首或为诚斋所作,馀五首中一为朱熹之作,四为陈尧佐之作,陈氏之作<全宋诗>仅收其一,另三首未收.  相似文献   
2.
《宋会要辑稿》礼四一、礼四四涉及不少临奠、辍朝、赙赠情况,据此可考一部分宋人的卒年。方健先生在《〈全宋诗〉证误举例》(《学术界》2005年第1期)已对其作过初步查核,从136人的卒年资料中,发现其中18人为《全宋诗》失考或有误。今笔者重作查核,共检675人,又新考出6人的生卒年,可补《全宋诗》小传之缺。《全宋诗》册一卷五五页六○一马亮。礼四一之四六载“天圣九年八月”,《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一○亦载“(天圣九年)八月丁丑,太子少保致仕、赠右仆射马亮卒”。而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宋杜大=《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相似文献   
3.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六四页七七六九吕陶《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赋谨次其韵》诗,出《净德集》卷三二。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册三一卷一七八五页一九九○四张元干,题同,出《芦川归来集》卷二。考吕陶(1028—1104)为北宋人,张元干(1091—1131)为南宋人。查苏籀《双溪集》卷三有《次韵范才元中秋夜》,李处权《崧庵集》卷一有《送范才元》,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九有《送范才元》,且张元干诗中另有《次韵范才元中秋不见月》,此四人皆南宋人,范才元与他们同时。吕陶《净德集》乃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故有误,此诗应为张元干作…  相似文献   
4.
连国义 《图书馆杂志》2018,(2):116-119,128
上海图书馆藏四册抄本《松隐文集》为弥补原第十四卷散佚的缺憾,从《宋诗抄》中抄录杨万里、许月卿、方岳、林景熙、文天祥、郑震的诗歌共28首,拼凑成第十四卷,其为伪作无疑。《全宋诗》所收录的该卷诗歌当剔除。同时上海图书馆将该书著录为明抄本,当改为清抄本。  相似文献   
5.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全宋诗订补》、张如安《〈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周文璞、魏了翁、洪咨夔诸人名下还有不少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6.
新见宋十二名家诗辑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辑录的宋十二名家诗系从《永乐大典》及宋元以来一些典籍辑出的,诗共56首零3句,是苏舜钦、王安石、沈括、郭祥正、张舜民、黄庭坚、奏观、贺铸、胡铨、范成大、吴潜、文天祥为《全宋诗》所失收的作品。这些诗的辑录对《全宋诗》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永嘉菰田]<明文戴氏宗谱>中发现的宋人资料,对<六书故>作者史实疏误予以订正,并补<全宋文><全宋涛><全宋词>之缺若干.  相似文献   
8.
平江九老作为宋元之际的一个遗民群体,在湖南平江倡和时间较长,价值不容忽略。由于相关资料较少,诸人生平、著述隐晦不明。因此,迄今尚未引起学界注意。本文考订了其群体成员及活动时间,并考实了他们的生年、卒年;对存留的作品进行了校勘,可以补充《全宋诗》的疏漏;另有二诗,《全宋诗》未收。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出之众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此,学界已做了不少修订工作,如陈新等人编著的《全宋诗订补》、张如安的《〈全宋诗〉订补稿》。近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施枢、史卫卿、汪元量诸人名下还有二十余首诗歌与他人重出,故很有必要对这些诗的归属加以一一考证。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的管仲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功绩为后人传颂。入宋以来,赵宋王朝积贫积弱,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处于劣势地位,管伸“攘夷狄”的成就多次为宋人提及。现以《全宋诗》为中心,辅以其他宋代典籍文献,勾勒宋代诗人对管仲功业、品德、治国政策等的评价和接受,为分析宋代的社会变迁和时代特征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