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63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飞 《函授教育》2001,(3):64-65
呼吸、发声、共鸣是歌唱艺术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作者集多年的教学心得,对上述内容予以了翔实、明晰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歌唱的目的是将演唱的歌词通过音乐化的声音富有情感地表现出来。那么这种演唱的咬字,无论是在呼吸的方法、共鸣腔体的运用。还是在音量、音色和音域以及情感的表达等方面,都与我们日常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学习声乐的人来说。掌握好歌唱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来对美声唱法的学习及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谈一下美声唱法中对咬字吐字方面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创设各种有趣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小学生天性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探秘为载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运用,可以把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等信息有机结合,将一些神秘、有趣的科学事件以极富感染力的生动画面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学习,体验学科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实现“两课”互动式教学中的四大共鸣效应———乐情、融情、冶情和导情效应,对于优化“两课”教学效果,提高“两课”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发挥乐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突破口;发挥融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发挥冶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重点;发挥导情效应是优化“两课”教学效果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学习声乐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进行科学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要明白只有在自然状态下发声,才可能产生优美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编辑人员常年辛勤地工作着,从组稿、选稿、改稿到标题制作、撰写言论、安排版面,无不浸透着自己的心血.笔者在从事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编辑工作的成就与平庸,除了体现出编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外,促使读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效应和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是编辑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7.
聚焦爱的主题“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列夫·托尔斯泰爱是情感的最高境界,爱可以让一切情感变得更和谐更美好。走过了几年情感之路的江苏卫视推出的选秀活动《绝对唱响》聚焦于爱,从海选到总决赛,一路高唱着爱,渗透着爱。不论是选手演绎的或委婉  相似文献   
8.
喉咙打开是建立正确歌唱状态的核心,喉咙是否打开直接影响着声音的好坏。但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必须打开喉咙,同时还要求他们声音集中、明亮、要有穿透性,这使他们感到矛盾、迷惑不解、无所适从。这说明喉咙打开与声音集中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运用辩证法思维去认识、解决声乐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寻求协调、统一、平衡、科学的发声方法,获得美妙动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的教育教学中,要做到教师入情,以情煽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评赏,细细品味,使学生陶醉在美妙深情的语言文字中.厚积而薄发,促其创作,抒发自情.  相似文献   
10.
借助多媒体可以直观呈现感知材料,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课堂中可以为想象和联想提供支点。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形象演示,借此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开启想象思维的闸门,感知语言文字所蕴藏的内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