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寻找山东省单人皮艇优秀运动员途中划桨技术的不足,寻求提高划桨效果的途径,为运动队和教练备战十一运会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研究采用平面定机摄像方法(拍摄频率50 Hz,曝光速度1/250 s),在赛程中段一侧对途中划一个复桨(两桨)周期动作进行拍摄.固定在一侧的摄像机同时记录了运动员左、右侧的划桨技术动作.采用独立t检验对部分指标值进行检验,P<0.05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运动员左右侧划桨技术不对称,右侧强于左侧;运动员左臂作为拉桨臂时推水过程不明显,不平稳;双侧划桨节奏不理想.建议延长桨叶水平推水的时间,减少回桨时间,改善划菜节奏;延长最大艇速保持时间;增强左侧肌肉力量,改善左侧与右侧肌肉力量的平衡度;并增强左右臂途中划划桨技术的配合程度;加强腰髋等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2.
选取湖北赛艇队男子公开级3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奥地利WEBA sport公司的Rower Expert Light 赛艇实船测试系统对三名男子公开级赛艇选手进行单人双桨实船划桨测试.测试发现:随着桨频的增加,拉桨时间、推桨时间、单次划桨时间以及推拉比都在减小,而推拉比的减少意味着推桨所需时间减少得更快.拉桨的力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被测试的3名运动员都是左手拉力大于右手拉力.拉桨最大力产生时桨叶的位置会逐渐靠近运动员身后,相应的最大力产生的时间会提前.运动员左右手拉力的不平衡以及最大力产生的位置不一致都会影响到赛艇的航向.转桨角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在四种桨频下,3名运动员的入水角都大于出水角.3名运动员的左转桨角比右转桨角大,意味着3名运动员左手桨叶的划幅比右桨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SIMI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对中、外赛艇女子单人双桨项目(W1X)优秀运动员一个完整划桨周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赛艇W1X优秀运动员在划桨技术周期的艇速、划距指标上与国外W1X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拉桨时间、桨角和各关节角度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赛艇W1X运动员的推拉桨时间、划桨身体姿势比较合理,建议在保持推桨动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赛艇W1X优秀运动员低桨频高稳速划桨的技术,缩短与世界级赛艇W1X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划艇运动力学参数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集划桨力、划桨过程中桨的偏转角度、艇的俯仰角度和倾覆角度、艇速等多个运动力学参数为一体的新型划艇测试评价系统,实现了对这些参数的同步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无线传输至计算机,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软件系统,教练员可以实时地掌握运动员划船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整个系统的重量比较轻,并且数据的主要传输采用无线形式,既保证了教练员实时的了解以往单凭眼睛观测和经验判断而很难得到的一些划桨技术细节信息,同时不会对运动员的正常划船技术动作的产生过多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构建国家赛艇队MH2-划桨技术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r.Valery Kleshnev团队研发的赛艇运动生物力学信息采集系统,对国家赛艇队16名MH2-队员进行了划桨技术测试,借助路径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指标体系。结论:①国家赛艇队MH2-划桨技术指标体系包括艇速、划桨效率、躯干手臂驱动、时间、桨力等五大类指标,对划桨技术的贡献率基本一致;②一个划桨周期中,最大艇速与最小艇速差值、艇速标准差都可以有效反映转桨蹬腿过程中艇速的衰减程度;最大艇速和最小艇速都是越大越好,艇速变化越小越好。国家赛艇队MH2-运动员可以通过减小艇最大加速度、艇倾斜幅度来减小艇速变化;③打滑幅度是影响有效划幅%的重要指标(β=-0.97)。出水打滑、拉桨相对深度、回桨平均高度、回桨最大高度是影响打滑幅度的有效指标。国家赛艇队MH2-运动员可以通过减小出水打滑幅度和回桨最大高度、加大拉桨相对深度和回桨的平均高度来减少打滑幅度;④国家赛艇队MH2-队员躯干手臂驱动幅度和角度的相关系数为-0.92。队员可根据个人用力特点,调整躯干手臂驱动幅度和角度,提高桨力-时间曲线的后弧饱满度;⑤回桨时间是制约拉桨节奏最主要的因素,国家赛艇队MH2-队员可通过减小收腿平均速度和收腿桨角系数缩短回桨时间;⑥国家赛艇队MH2-队员可以通过加快蹬腿速度、减慢拉桨速度,来增大拉桨平均力。  相似文献   
6.
刘彤 《网球》2012,(9):59-59
如果说美国网球抛下的那只救生艇上挤满女人和孩子,那么伊斯内尔便是船上唯一划桨的男人。  相似文献   
7.
李晓浦  魏文仪  裘艺 《体育科学》2006,26(11):62-66,74
采用双机同步二维摄像法对参加2005年全运会预选赛的12名男子优秀运动员在500m单人艇比赛时的途中划过程进行了现场拍摄,并且运用自行研发并与摄像方法相适应的皮艇运动专项解析软件对所拍的图像资料进行解析。运用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途中划的划桨技术,拟揭示国内单人皮艇500m优秀运动员途中划的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以期从理论和解析数据两方面探究提高途中划划桨效果的皮艇技术的改进方向。结论:双机同步二维摄像方法和专项分析系统使用效果良好;根据拉桨过程中桨获得推进力的主要来源,整个拉桨阶段可分为入水升力推进时相、阻力推进时相和出水升力推进时相;拉桨时艇速的变化特征是分析划桨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随速度的提高,后拉划距减小;最大艇速出现时刻前移和速度下降率增大,阻力作用于艇和桨的相对时间延长;在出水升力推进时相,减小划桨的水平速度,加大垂直速度,加大出水角,将更有利于提高艇速和划桨效果。  相似文献   
8.
皮划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即为皮划艇运动员在完成划桨技术动作过程中,神经肌肉克服内外阻力的活动能力,是皮划艇在水中行进时的动力源。只有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才能产生最快的速度。本文结合了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对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原则和训练方法作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世界杯女子双人单桨冠军艇运动员途中划桨技术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维摄像解析法,对06赛艇世界杯赛慕尼黑站决赛冠军艇的划桨技术特征进行探索。研究结论:1)具有较高的桨频、合理的划距补偿以及能量节省化是冠军艇艇速优势形成的三大要素;2)在拉桨前段与推桨后段耗时较少是冠军艇较高桨频形成的主要因素,桨入水角度对其影响较大;3)冠军艇划距补偿的主要途径在于在拉桨后段与推桨前段耗时相对较多,在推桨前段艇速较高;4)冠军艇注重在推桨阶段争夺艇速优势,注重在拉桨后段划桨速度转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2006年首届、2009年第三届、2011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男子直道500m前3名运动队途中划桨三次现场双机同步二维平面拍摄,运用SIMImotion7.50生物力学解析系统解析,拟揭示途中划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抓水阶段是动力阶段,该阶段桨的入水角度小,抓水猛、稳、准,桨面与舟前进法线的夹角减小;拉水阶段的动作特点是拉桨快而深,划距增大,该阶段需要调整合理浆频和划距;提桨要巧,动作要快,幅度要小;外摆阶段空中划摆快,举桨、撑桨幅度增大;举插阶段桨摆动角速度变小,舟速从最小舟速开始增加;整个途中划姿不变,桨频为中桨频;人体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很小,主要为水平方向上近匀速的运动,平均速度为6.02m/s,T抓水:T拉水:Tl提浆:T外摆:T举插=5:6:4:6:4,节奏分明,周期0.71s。旨在为龙舟划桨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