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289篇
科学研究   109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19篇
综合类   6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1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教具学具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利用教具学具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具学具制作与应用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教学效益,本着省时省力、适时适度、与多媒体整合以及创新的原则制作与使用教具学具.文章重点介绍通过教具学具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教具学具的制作与应用,在具体法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窦平 《江苏教育》2023,(44):48-50+53
具身认知把“身体参与”置于学习活动的核心位置,其理论是在反思与批判身心二元论的传统认知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小学数学实验体现了具身学习的基本要义,实验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让具身学习成为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让具身实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进阶。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视野下的数学学习,融环境、身体、心智于一体,将数学学习资源、数学学习素材、数学主客体活动有机整合,促使学生由直观感性的思维向抽象的高阶思维转化。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24):161-162
物理作为重要的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而且对于规律的系统探讨也能够更好的研究自然规律。通过对于物理学的发展进行研究来看,很多的物理现象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发现的。所以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透过生活视角来更好的帮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物理实验的器材,既能够更好的帮助初中生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物理素养,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物理学习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杨军 《垂钓》2004,(4):72-72
2004年,随着春天的光临,在北方名城哈尔滨,龙之湾钓具经营公司在众人的瞩目中正式成立了。“龙之湾”的成立,使北方地区拥有了首家集钓具经营、钓友娱乐沙龙、钓鱼网站于一身的综合性渔具经营企业。140平方米的展销大厅、国内外各种精品渔具和“以诚信为本,服务广大钓友”的经营理念,必将使“龙之湾”成为北方钓具企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6.
由于少年儿童的阅历浅,头脑中的疑问多,爱问“为什么”。因此,科学课教师要在读懂课程标准、读懂教材的同时,尽量“读懂”学生,要根据一般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尤其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科学探究学习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长篇论文《薄姑、薄人的来源与迁徙》中的最后三节,论述了繁人和博人的迁徙源流及博姑各支裔的姓氏概况。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大连博菲特图书馆集成系统软件典藏管理子系统V3.1版的功能特点,根据使用实践指出该子系统在分配、典藏传票、献剔除、查询条型码数据、典藏统计等功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上述功能和增设有关模块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新闻界》2022,(1)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算法逐渐成为传播的基础设施和底层逻辑,并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与人的关系发生着流动的变化与迭代。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唐·伊德"人—技"关系视角,阐释人与算法技术"具身—诠释—它异"的三重关系交迭:具身关系下的算法技术"抽身而去",成为一种透明的存在;诠释关系下算法作为"中介""界面"本质所具有的负面效应引发人们的"算法焦虑";它异关系下算法作为一种"准他者"促逼人们沦为技术宰制下的"囚徒"。在向理想的人与算法技术的"背景关系"的推进中,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主体性价值,找到恰当理性的方式与算法和谐共生,让算法技术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