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6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但对于报纸而言,在新闻内容决定报纸版式的同时,报纸版式反作用于新闻内容,也就是说,报纸版式对新闻内容具有能动性。它们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2.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11,(4):50-F0004
最近看到的课堂,多半注重认识过程的前半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组探究、汇报归纳,以至有所发现.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但是,众所周知,认识过程还有理性认识的加深,并反作用于实践的后半段过程.  相似文献   
3.
丁声扬 《广东教育》2006,(12):34-34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名好的教师不是不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能善于利用好这个“物”。此“物”不用,“物”就是死的;用之不当,“物”不但无益,还会起反作用;活用了,“物”也就用活了,当然人也就受益多多。怎么来解读好“教参”这个“物”呢?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域外     
《中学教育》2005,(3):6-7
英教育部拨千万镑教小学生克己复礼,走进迈阿密儿童银行,荷兰:心理疾病也算工伤,美国专家反省少儿教育方式不实赞美将起反作用,瑜珈、滑雪、漫画进课堂智利全方位激发学生体兴趣,……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是一个统筹宏观与微观、全局和繁琐布局、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劳动过程,它在不削减作者本意表达的基础上,使作品全局美观,内容确凿无误。编辑工作本身受到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  相似文献   
6.
魏伟 《大观周刊》2012,(36):180-180
本文着重探讨“和谐”的问题,正如谊词条本身所承栽的特殊意义,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从自身与自然,生命与艺术,道理与法则等等层面寻求着完美的契合点,也正是由于完美契合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并不可能存在的无奈,才更加触动着历朝历代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们苦苦探索。而作为凝聚智慧与文化多重素质于一身的艺术家或艺术人士们,更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当成了终极的命题。人的和谐与艺术和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无论盛世还是乱世,元论人民或者艺术从业者的生存状态是好是坏,但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求出路寻求和谐的追求却是不变的。换句话说,当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趋于完善时,人们可以享受这种状态;而当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相对背离时,人们又可以互换其正向的趋势回归。这也许正是“和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吧。  相似文献   
7.
试论舆论社会预警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永亮 《新闻传播》2005,(6):7-9,27
作为一种社会集合意识,舆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种反作用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对社会变动的预警功能。本文通过论述舆论社会预警功能进而提出舆论社会预警机制的构成,并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构舆论社会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初学游泳者进行快速而简捷教学方法探导,结合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生理心理学方面知识, 从而总结出简单快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归队?     
南川 《新体育》2011,(12):25-27
随着王漾从加拿大返回国内,有关她有可能回归国家队的猜测甚嚣尘上。王潆有无回归可能?她在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能起到多大作用?一旦回归,这位“问题核心”是否会对即将备战索契冬奥会的中国女队起到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雅琦:你在这封沉甸甸的信的末尾一语道出了一个被论证了无数遍的人生节律:是不是要牺牲一些东西,我们才会真的长大?很遗憾,有时的确是这样。其实我不怕告诉你,15年前的我,也正经历着与你几乎一模一样的遭遇。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你最好的闺蜜开始化精致的妆容,戴上了美瞳的眼睛比以前更漂亮。而我最好的闺蜜,开始拿出积攒的原本计划用来买书、买CD的零用钱,搞定了商店橱窗里当季最新款的裙子。无疑,她们都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