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2篇
教育   427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封孝伦的专著<20世纪中国美学>旁征博引地述评了中国100年来美学发展的史实.该书全方位地梳理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史实.该书客观公允地评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代表人物及其美学理论建树.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富有启迪的概念和理解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禁毁,对于文化艺术的生存发展,甚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禁毁戏剧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宽,包含各种复杂的因素,尤其具有总结和探讨的价值。对于古代禁毁戏剧的研究,以往虽有学者进行一些资料的收辑和分别的探讨,但总体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丁淑梅的《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一书,通过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禁毁戏剧史料,  相似文献   
4.
最近,接到杨鑫辉教授从南京惠寄的大作——《中国心理学史论》一书,读后,受益匪浅,也感慨良多,这里谈几点心得体会,以就教于心理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许朝华 《出版广角》2016,(18):86-87
文章对《今文渊源》这一中国白话散文史论著作进行深入剖析,指出细读该书可以了解白话散文的发展历程,熟稔近百年中国文章之变.  相似文献   
6.
吴趼人的《恨海》被认为是"写情小说"的代表之作,作品描写了两对年轻人的婚恋悲剧,在腐朽阴暗的内容中展现了充满创新精神的高超写作技巧,无论是内容的叙写或是结构安排,还是人物叙写都有着与以往传统白话小说不同的鲜活气息,这些鲜活的气息与作者描写的晦暗内容形成了奇妙的对比。这些小说修辞手段的运用对我国小说走向现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震泽纪闻》作为明中期苏州文人笔记代表,其对政治、社会事件及人物的记录颇受推崇。版本流传过程中丛书本与单行本并行,丛书本作为独立的版本形制,保留了文本早期形态,成为传播中的重要一环。单行本则因所据史源材料、政治立场、创作心态与审美主旨的转变而有所改动。两种版本的差异展现明中期苏州文人创作形态的多元变化,并成为文人笔记书籍形态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论证方法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研究原创文章,并从媒介转型、新闻从业者研究、新闻与社会记忆研究、技术视角下的中国新闻业、作为公民与用户的受众、新闻基础理论研究、报刊史与近代政治以及新闻学科建设与反思等八个话题对相关文献加以回顾。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主要呈现为四个特征:一是围绕新闻行业生态变革的重要研究议题涉及面较广,比较亮眼的研究是以新的理论视角观照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实践;二是对中国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受众的不少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学取向,阶层特征、群体分化、角色冲突以及管辖权成为主要的概念切入点;三是新闻理论研究兼顾对经典新闻理念的反思与新兴新闻实践及其理论化现状的引介;四是报刊史研究注重在专门史与近代政治史的脉络和问题框架中组织材料与观点,试图开拓研究视野从而避免内卷化的学术意图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9.
《清代戏曲发展史》第三章《晚清异军突起》从观点到结构、从语言到材料,与《近代传奇杂剧史论》太多相似,本文据实直陈,并对这种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增强历史洞察力""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等要求。检视我们的课堂,在洗尽铅华之后却越发彰显"史实缺失"的痛楚,史实的缺失使历史课堂缺少了历史味,容易造成教学不鲜活、历史失厚重、师生互动缺少载体等各种教学问题,难以成就历史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