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33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杰 《语文知识》2000,(9):44-46
声明(shēng míng)——申明(shēn míng)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说明情况、表明态度,但也有差别。“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重在“公开”说明、宣布一件事情。如:只有小李一个人声明退出这次竞选活动。“申明”却是郑重说明的意思,重在“郑重”陈述主张、说明理由,又含有解释或分  相似文献   
2.
“偶尔”和“偶然”都是比较常用的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分别排在第4731和4732位,都是丙级词。这两个常用词是近义词。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偶尔”的解释是“(1)间或;有时候;(2)偶然发生的”;对“偶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英法词汇中的形似义同词、形似义异词、前缀和后缀、语法术语以及名词性别五个方面对比研究,为法语学习提供了掌握法语词汇之捷径。  相似文献   
4.
周宜一 《视听界》2006,(3):68-69
一、“诗”与“视”的审美互动1.诗歌与电视的审美交汇诗歌(poem)与电视文献片(documentary film)的审美与解读在艺术鉴赏方面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在电视文献片的艺术鉴赏中,“诗”与“视”的结合若不能激起审美接受主体的强烈美感,那么“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而“视”的意境之美也无从谈起。因此,关注意蕴的具体内涵,唤醒鉴赏主体的审美情趣,使主体在鉴赏过程中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运转,是电视文献片创作的关键所在。2.视觉语言的提炼《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这部二十集大型电视文献艺术片,运用反常规的拍摄思路,以…  相似文献   
5.
这几个词,使用时可从词义和词语搭配上做出区分。缺陷和缺憾都是名词,是近义词,都有欠缺和不够完美的意思。但是,前者偏重指不完备;后者则指因不完美而生出遗憾。用例句可以看出它们的区  相似文献   
6.
沈阳 《中国语文》2015,(2):105-120,191
本文提出现代汉语"V+到/在NP_L"结构的形式变化和语义差异是谓语层(VP)动词的"位移特征"和动词后附加语层(PP)介词(到/在)的"功能投射"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谓语动词位移特征的强弱诱发和制约了动词后介词(到/在)表"方向"或"存在"的终点投射选择。本文同时假设,汉语动词前后表"方向、存在"的处所PP并非移位形成或独立生成,而是在"同形生成"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和动词选择的"互补删除"实现的,汉语处所PP位置的历时演变现象也可看作是这种操作的句法后果。本文还提出,"V+到/在NP_L"结构而非动趋式才是汉语典型的"位移一终点"结构,与其他语言的同类结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词语复现”是解答完形填空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所谓复现,是指某一个单词或短语本身,或其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同根词(或短语)在文中重复出现。留意词语复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选择,或对所做的选择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8.
针对500万词级《现代蒙古语文数据库》中出现的同形异音词,我们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40个词,根据它们在100万词级《现代蒙古语文数据库》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情况,给出了读音识别条件。对122个文件进行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自动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9.01%。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世说新语》的同形异类语气副词进行辨析,揭示这些词的特点,以及不同意义间的差别和联系,并探讨其成因和对整个语气副词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