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进士入仕的主要途径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举子进士及第后,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若要得到官资,必须先通过关试,再由吏部铨选、制举、吏部科目选以及使府辟署等途径入仕。吏部铨选为通常仕进之路,制举和吏部科目选为快速仕进之道,使府辟署为回旋仕进之途。多种渠道选拔人才是唐代选官体制的基本特点,修业奋进跻身官场是唐代进士及第者的普遍心态,由此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影响着有唐一代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明史·七卿年表》详细记载了洪武十三年以后吏部尚书任、去职的年月始末与结局,所载吏部尚书几乎臻于完备。综合可考的史料,尽可能准确、详备地对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二年的吏部尚书进行一番梳理后补订的此十二年间的明代吏部尚书表是对《明史·七卿年表》的补充与完善。对几种吏部尚书表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之中,吏部尚书的任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明代吏部尚书由于受到皇权、阁权和宦权的挤压,导致在整个中央体制中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3.
4.
正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光绪年间曾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  相似文献   
5.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明初重要政治家、文学家。天顺八年(1464年)中进士,官至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为官近50载。其"为文典雅流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一生著作宏富,后人辑有《李东阳集》及《李东阳续集》。笔者阅悉李东阳上正德皇帝奏疏两篇,一为《急皇储疏》,一为《谏调边军入卫》(又名《议边军入卫疏》),为两文集所未载,对研究明正德年间史实及李东阳思想与文风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代中央职官的设置对唐及其以后各代的制度皆有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六部之一吏部机构与职能逐渐形成并完善.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3,(9):13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  相似文献   
8.
韦秉文 《新读写》2020,(4):46-47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坐公事微殿①,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二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  相似文献   
9.
李文博传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耿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检书史,  相似文献   
10.
<正>吏部尚书、侍郎作为吏部的正副长官,自然对本部门的工作具有领导监督的责任,对本部门的工作亦有责任进行调整,如需进行改革,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向上级部门或宰相机构汇报,并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如《旧唐书》卷一一二《李暠传》:"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掺杂,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