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3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课堂组织议论的阿题必须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一般而言,太易、太难、太大、太小的问题不议,下列问题宜议: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灿烂的瑰宝,其中很多描写山川风貌的精彩诗篇如果引入地理课教学,既能营造课堂教学的人文氛围,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以诗词开篇,渲染气氛,引入新课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和创造情境的作用。精美得体、简洁生动、风趣幽默的导语,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着学生的心,使之对所学的知识产生  相似文献   
4.
孩子,对不起     
杨怀志 《班主任》2021,(2):70-71
作为老师,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些自以为是。而这种自以为是,很容易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周五的地理课上,我发现一名平时听课习惯很好的男孩闷着头在写些什么,而且时不时瞟我几眼,好像在观察我有没有发现他的异常举动。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进度,不伤害这个孩子的自尊,我几次走到他面前,或用手轻敲桌面,或给他眼神提示,但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刘明礼 《河南教育》2005,(11):38-38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项目全面实施,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显得尤为重要。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既是地理教学中的常用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一幅好的插图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普遍存在着畏惧、厌学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地理知识起步较难.一开始学习就被一些知识吓住了,产生了畏惧心理;而另一方面是地理教学中没有展现出地理学习的魅力所在,对同学没有吸引力,同学难以形成兴趣。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理畏而远之,在地理课上提不起精神,难以参与其中.对于学习则是敷衍了事,对于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对于考试只能应付了事.难以掌握真正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一段“辱师视频”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北京海淀艺术职业学校高二影视全能班的一堂地理课上,几个学生调笑辱骂老年教师,其他同学则置若罔闻,有的甚至推波助澜。师道尊严,文明礼仪,被肆意践踏。[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课堂操作是教学的艺术,课堂操作要做到讲“巧”求“变”,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生喜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新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知识应用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在课堂提问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有针对性地激发其潜能,引发其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一题一议     
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图1)。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图2)。据此判断1~2题。  相似文献   
10.
同桌     
姚雨晴 《当代学生》2011,(12):47-48
同学看同学所写的文章,一段段似曾相识的生活如在眼前。有的仿佛已成过去,有的依然还在当下。读同学的文章,是否会产生同感、好感、美感,心境固然重要,曾经拥有的经历或阅历,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