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洗河 《围棋天地》2004,(24):10-17
11、12月的国内外棋战,如同事先约好一般,自始至终充斥着“复仇”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宗蕾 《出版参考》2004,(9):30-30
1.1988年的一天,一辆手扶拖拉机在四川眉山黄桷垭公路上碾伤了一条小狗,狗腹破裂,哀声惨惨。  相似文献   
3.
陈凌 《东南传播》2018,(3):65-69
从前的大多数热点事件发生,形成舆论,我们都习惯于将公众的表达界定为"非理性"或者"情绪发泄"。如果以布尔迪厄的"名誉"概念来看,或许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能够带来"名誉"的舆论行为,公众参与到社会象征资本的再生产中。从这个角度看,舆论并不是简单的言语,而是一种实践行为。"徐玉玉事件"中,公众在呼吁法律的制裁,倒逼监管漏洞之外,以舆论"复仇"的方式修复了社会的"名誉",因为在布尔迪厄看来"名誉"是属于群体的。  相似文献   
4.
1935年11月,归隐军阀孙传芳在天津居士林被施剑翘枪杀。这场复仇奇案轰动了全国,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众多媒体同情并塑造了施剑翘良好的形象,极大地引导了大众情感。在“法”与“情”的论争中,国民政府选择了民意所向的“情”的一面,施剑翘最终被特赦。“施剑翘案”是中国司法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大事。该案表明近代媒体舆论力量的增强,也充分说明媒体导向容易左右大众情感。  相似文献   
5.
《原野》是曹禺秉持着形而上的诗性哲学对宗法制社会家族复仇题材的一次考量。仇虎与焦大星之间兄弟亲情和家族世仇的情感焦虑,构成了《原野》的叙事主题。然而《原野》的审美价值更多地着落在它的副部主题上,正是有了花金子的参与,复仇的神圣使命才染上了情爱的野性活力,使涌动的生命得以冲破逼仄的喉咙,在残阳如血的“原野”直直放歌。也许是激情耗尽的缘故,花金子之后,曹禺再也没有完整地塑造过这样的野性女子。《原野》终成绝唱。  相似文献   
6.
《古船》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复仇意识落后性的揭示,结合了有关民族历史进程和国民性的思考。不论是同态复仇,扩大化残忍化的复仇,都是人类复仇意识发展历程中惨剧的重演。女性自杀的“有局限性“复仇,对恶势力是一种独特的有力控诉。以理智来约束复仇冲动的人物形象,填补了《原野》中所没有的一类正面人物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内容、特征、文学价值等方面对《史记》复仇故事作了较全面地分析,认为这些复仇故事,或实录或虚构,不仅真实表现了作者复仇情绪,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汉武帝以前复仇文化面貌,对后来的复仇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女性"杀子惩夫"放置于菲勒斯中心语境下,从复仇主体、方式和结局三维度重新解读此类复仇形态,挖掘出更为深刻的悲剧内涵。女性杀子否认"母性",张扬女性之帜的同时泯灭了人性。复仇者的自我异化颠覆了受虐者和施虐者的身份,消弭了复仇的正义性;"杀子"的复仇方式凸显了女性困境:"子"是她们与男权社会抗衡的唯一砝码;她们的复仇无法改写其对男权社会依附的宿命,这种结局零化了其复仇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棵柳杉     
一滴雨落下来,它噙住了,长久以来都没有过雨了。这是一株孤立木,在石灰岩地带,一棵柳杉。柳杉张开细小的叶,那螺旋状闭合许久的叶,此时正螺旋状地悄然张开。雨滴旋进去,把叶充满,而后从叶尖垂下,形成水钻。雨声疏朗,继而子弹一样密集,复仇似的,一个黄昏便将一整个秋天下完。入夜便是深冬了。树对季节最为敏感,但在这个无常的地带和无常的年份,它也不知所措。它还没来得及从对雨的渴盼中醒转。一夜的雨。听着冷雨,听着深冬,听着旷世的荒寒。草木先前还淅淅沥沥,后来都沉默了,巢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