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7.桐城派:清中叶的散文流派,提倡“义理、考据、词章”并重,语言简洁平淡。因成员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和刘大櫆,代表作有《狱中杂记》(方苞)和《登泰山记》(姚鼐)。  相似文献   
2.
姚鼐《古文辞类纂》中的圈点系统是由篇目标圈、正文圈点和文字评论三个层面构成;三个层面既各自发挥其文学评论功能,又按比例实行评文篇章的总量控制,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疏密有致、交叉重叠、相互照应、灵活多变的立体的艺术评论网络。姚鼐《古文辞类纂》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精巧的评论网络构建和彰显其古文理论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3.
吴聪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109-111
清代桐城文派的集大成者姚鼐力倡考证鉴定。姚鼐在对《淳化阁帖》所收录历代书法作品的鉴定中,充分体现了正确释读与理解鉴定文本这一考证鉴定中的特殊环节对于正确使用考证鉴定方法的至关重要性,本文就此试作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4.
姚鼐辞官是其一生中经历的一次重大事件.关于他辞官的真正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联系到姚鼐辞官前后的学术思想、言行以及在诗文作品中流露的心迹,可以认为,姚鼐辞官的主要原因是鉴于当时学术界和文坛的实际状况,决心自立门派,振兴古文,弘扬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5.
6.
经方苞、刘大櫆至姚鼐始确立桐城派之名。姚鼐是桐城派的关键人物。谈姚鼐的文章很多,本文从新的视角,发掘别人未利用的数据,论述姚鼐之成功,除个人因素外,有其乡里背景及家族背景。  相似文献   
7.
桐城派散文大师姚鼐,将文学风格高度概括为阳刚、阴柔两大基本范畴,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阳刚阴柔的文学风格论.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相关论述很多,但鲜见对姚鼐为何以“阳刚阴柔”来概括文学风格这一问题的论述,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8.
阴阳刚柔之美的创作风格,在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有不少体现,如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提到的"纤秾""典雅"就接近阴柔之美,而"雄浑、劲健、豪放"又和阳刚之美趋近.  相似文献   
9.
检阅《余氏宗谱》可发现桐城派主要代表作家戴名世、姚鼐、姚永朴的三篇佚文,这既弥补了三位作家文集的缺失,又为研究桐城派名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0.
姚鼐作为一名"善为古文辞"的文学家,虽乏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但却具有浓烈而又通达的宋学情结。由此规范了他的古文,形成其雍容舒缓、雅洁丰厚而又抑扬吞吐的文章风度,成为其时代精神气象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