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界多认为子产改革具有进步意义 ,本文通过对《左传》有关史料的疏理分析 ,最终认为子产改革是保守的。文章认为要确定子产改革的性质必须把握住两点 :子产以大族利益为先 ;子产认为处理政事要“行无越思” ,即以不损害大族利益为限度。文章还分析了子产改革成功的各种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管理,特别是班级管理。历来是教育关注的重点。至今,我们对班级的管理颇有微词:过去,我们对班级管理的一个通行策略就是:严。因为有“严师出高徒”作理论支撑;现在,我们对班级的管理似乎走向了“严”的另一端:宽。我们似乎忘记了:在时代的教育语境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学段也是不同的。仅用一种方式去管理不同的学生,结果会怎样?我们该怎样科学管理班级?“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宽’与“‘猛’是管理的一把双刃剑,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次备课时,我正好看到‘温室效应’一章。我在想,偌大的冰山都可以被融化,难道我就融化不了这一帮调皮的学生?”……李荣江、宋飞,二位老师巧借“他山之石”.灵动管理班级。阅读他们的文章,我们将在班级管理方面获得一些至真道理。  相似文献   
3.
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相似文献   
4.
论"子产不毁乡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产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乡校”是古代村社成员公共集会和活动的场所,“国人”在乡校中议论朝政得失,是原始民主制度的遗存。“不毁乡校”反映了子产善于听取人民意见的民主进步思想。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政治民主建设”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春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 ,郑国地处晋楚相争的缓冲地带。南北两大集团都将争夺郑国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致使郑国国策朝晋暮楚不断变化。作为这样一个小国的执政者 ,所处地位十分特殊 ,既要面对各大诸侯国的强取豪夺 ,又要应付国内各大家族的明争暗斗。子产就是这样一位执政者 ,特殊的地位使《左传》作者对其倾注大量笔墨 ,“《左传》前半出色写一管仲 ,后半出色写一子产 ,中间出色写晋文公、悼公、秦穆、楚庄数人而已 ,知其性格、心术、声音笑貌、千载如生。”也使后人对子产有很高的评价 :“子产不诚贤相矣哉 !” ,“如子产者所称古良臣哉…  相似文献   
6.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来到郑国,有一次和弟子们彼此失散了,只好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口等。郑国有人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是丧家之犬。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邓析是被子产所杀抑或是被驷歂所杀这一有争议的历史疑案作考究分析.指出诸子所记子产杀邓析这事,其过程周详,因果明朗,而且众说同辞,值得相信.而《左传》所记驷歂杀邓析事,就甚为简略,因果不明,又是孤说,不可不疑.并将两种不同的讲法互辨互补,揭示《左传》虽说驷歂杀邓析,但这驷歂实际上是代表着子产的;从而指出杀邓析的人应该是驷歂和子产两者,只不过前者是抛头露面的实际办事人,而后者则是发号施令的指使者罢了.  相似文献   
8.
法家先驱管仲、子产、邓析和叔向等人.都对“礼治”作过探讨.并运用于实践。管仲强调“四维”、“八经”;子产折中于札法之间,认为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叔向坚决维护传统的“礼治”.邓析则“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们的言论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之善赏者     
程广耀 《当代学生》2011,(Z2):44-45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  相似文献   
10.
贾蕊 《现代企业教育》2009,(14):109-110
重新解读“子产为政”对现代管理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