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白唐 《初中生辅导》2011,(2):F0004-F000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相似文献   
2.
贝金铸 《现代语文》2006,(11):14-15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亲失养,寄食于游宦广陵之叔祖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王令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他一生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业,往来于瓜洲、天长、高邮、江阴等地。王安石对他极为赏识,认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王逢原墓志铭》)(1),誉之曰“窃以谓可畏惮而有望其助我,莫逾此君”(《与崔伯易书》)(2)。正因为才高命蹇,加上他无心仕进,其理想抱负一寓于诗歌之中,自有一股回肠荡气之风,其千古名作《暑旱苦热》就足以孤篇横亘全宋:  相似文献   
3.
王先谦《汉书补注》所云元狩三年立刘胥为广陵王,是对班固《汉书·地理志》"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广陵"一语的误解,班固此处所说的"更名广陵"实为更名广陵郡而非广陵国,刘胥立为广陵王的时间是元狩六年。但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更名广陵郡的时间也不正确,汉武帝将江都国更名为广陵郡的时间应是元狩二年而非元狩三年;班固《汉书·刘非传》又记元狩六年更名广陵郡,是把立广陵国的时间错记为更名广陵郡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抵庄"有"打算"义,"派"有"应该"义,"一共"有"从来、一直"义,"合式"有"满意"义,"偏生"有"偏偏"义,"编派"有"捏造谎言讥诮别人"义,"放"有"板起面孔的动作"义,"媒孽"有"用语言冤枉、诬陷他人"义.  相似文献   
5.
武维春 《寻根》2009,(2):49-53
清初“四王”在画坛影响甚大,创娄东、虞山画派,其中王原祁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曾任《佩文斋书画谱》总裁,“四王”对山水画发表的意见,在当时是举足轻重的。王原祁在他的画论著作《雨窗漫笔》开篇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卢衍黄 《江西教育》2012,(Z5):71-72
古诗教学离不开背景资料,离不开多媒体烘托,更离不开所谓重点词句的咀嚼。其实,每首古诗都是完整的作品,前后互为一个整体,共同营造出诗情画意。古诗教学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品味,从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出发,对中国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及其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分析。本文希望能够对原诗及不同英译文进行分析、对比,并且试探性地把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手段,从而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翻译分析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9.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曾和苏州、杭州并列代表人间天堂,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缩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是读了李白这首流芳千古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才深深记住了扬州的芳名。然而,几次江南之行却从未到过这里。这次终于和一帮老友在烟花三月游了扬州,倍感此行不虚、人生无憾了!瘦西湖,大概是因为比  相似文献   
10.
西晋时代,原属吴国疆域内的广陵人被认为是南人。然后,由于西晋末的华北动乱,广陵一带地域社会的状况随之一变。受此影响,广陵人高崧也移居到都城建康,成为了侨民。本文在立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近年发现的高崧墓等的考古学成果,分析西晋末至东晋时期高崧家族的经历及广陵一带地域社会的状况,探究高崧其人及其本贯"广陵"在当时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