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录     
《中国德育》2014,(2):5-5
正@周国平:有人问:读经典应有一定的基础,怎么打这个基础?我的回答是,通过读经典来打。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有很高的含金量。如果你总是读平庸的书,即那些没有含金量的书,就永远学不会识别和欣赏金子,永远不可能具备读经典的基础,只会离经典越来越远。@葛红兵:【曼德拉告诉你三句话】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2.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3.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  相似文献   
2.
《弟子规》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有人说了我们不爱听的话,或者做了我们不喜欢的事,让我们生气时,先不要说出难听、伤人的话。可以先在心里默默地数数儿,让心情平静,然后,你会发现,自己好像没那么生气了。与人相处,即使发生矛盾,也要相互包容、  相似文献   
3.
网络表达正与转型期社会层出不穷的非常态事件一起"互动",构成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往往成为怨恨情绪笼罩的表达主体和表达对象。借助舍勒现象学的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基于怨恨的网络表达,来自于结构性的失衡及由此造成的个体的无能感和无力感。结构性的失衡是外在强加于个体的怨恨的种子,无能感则是个体对抗结构性因素的、并转向怨恨的内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路遥小说的成功,在于它唤起了当代复杂的社会心理结构中人们的某种情感诉求,这种情感实际上是乡土中国社会在社会结构与阶级重组的历史变动中所聚集的社会怨恨的反映,作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乡土人生哲学的价值偏爱,实质上是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思想面临西方现代思想的压迫时所产生的现代性焦虑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做人需要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境界。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真善美的人,要学会宽容。当你有困难别人悄悄走开时,千万别怨恨;当你被虚情假意欺骗时,千万别憎恨;当你辛勤耕耘的收获被别人毫无愧色分享时,千万别反感;当别人比你有才时,千万别忌妒。  相似文献   
6.
纳兰容若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中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备受世人喜爱。只如初见,留下初见时的美好、纯情,没有伤害,没有怨恨,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身为教师的我,由此联想到师生之间的初相识。初见,师生会抓住机会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最美  相似文献   
7.
师心坦荡荡     
07届毕业聚会上,一个学生毫无顾虑地向我吐露了他对一个任课老师的怨恨之心,他发誓将来一定要努力出人头地,以报复这位老师对他人格上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胡锡进微博受攻事件实为《环球时报》的遭遇,可作三方面解析:从维系国家利益上看,《环球时报》传承了发展新闻学的特征,但却是不完备和分裂的;从新闻伦理上看,《环球时报》的市场追求更胜于其新闻专业主义气质;从国家和社会的对立上看,《环球时报》和受众在爱国语境上的差异使其成为政治怨恨的放矢之的。本文通过以上解析意在对为什么而新闻提出追问。本文认为,新闻可以是维系国家的,但必须平衡处理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新闻的成功不应以市场为尺度,而应获得专业尊重;新闻必须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9.
卢海娟 《知识窗》2011,(10):23-23
那天晚上散步的时候.偶遇了同城却好久不见的两位男同学.大家非常高兴,说说笑笑地走在一起。不巧的是.我穿的是一双布鞋,走着走着,竟然有一粒沙跑进了我的鞋子。我的脚趾在被沙子侵入的鞋子里左躲右闪.很怕被它硌到.走得就有些紧张。本想把沙子赶出来,可惜鞋子是系带的,我不想在男同学的面前脱鞋子、找沙子,让自己失了风度,就只能一边偷偷怨恨这粒不合时宜的沙,一边坚持着蹦蹦跳跳地往前走。  相似文献   
10.
例文1 真好     
正不论风将我弃置何方,我依旧会回到你的身旁。有你在,真好!——题记我是一片树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①我依赖于大树母亲的庇护,随着岁月的积淀,我变得泛黄干枯。于是风一吹,母亲就抛弃了我,我只能弱不禁风地飘落,紧贴冰冷的大地,任其股股寒意侵入心房也无能为力。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怨恨,可她却还是威然地矗立在那儿,泰然自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