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2篇
教育   383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奋斗     
奋斗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奋斗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奋斗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奋斗是一种发奋图强的力量,像炼金的岩浆,滚烫滚烫,让我们重拾乘风破浪的豪情与勇气,不屈地与命运抗争。唯有奋斗,方能铸就灿烂与辉煌的未来。奋斗,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身陷囹圄的司马迁受尽侮辱,然而他并没有被苦难击垮,而是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的小说是人类生命本体的忧思录。他通过艺术性的集中和夸张把握了金钱时代人性被物化的本质特征,以一种象征隐喻的模式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悖谬现象,为二十世纪文学奏响了现代人异化与悖谬的前奏曲.小说在对人的认识上开始与近代人文主义文化观念相分离,认为人类的理性和善的力量远不如情欲与的力量强大,而且情欲与的力量成了被肯定甚至被赞美的“英雄”,这种关于“人”的文化观念超越传统而具有现代化意味。巴尔扎克借小说抒写了自己为人类天性的失落而发的满腔忧情,其文化人格又使他割不断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怀恋──希望失落的人性复归,因而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3.
周掌胜 《语文知识》2000,(10):62-63
《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其能而不能用也。”高中课本注解“其能”:“嫉妒他的才能。,厌。”课本注者大概认为“厌他的才能”这种说法讲不通,故引申为“嫉妒”。殊不知“”字自古及今,均无嫉妒义。因而笔者认为这个注解欠妥。那么,“其能”的“”应作何解释呢?鄙意以为应解释为  相似文献   
4.
扬善祛 ,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强调继承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大学生道德建设 ,教育是基础 ,实践活动是主体 ,教师是楷模 ,领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足球的排他性和其他体育项目大体一致,但足球还提倡队内的团队精神。均衡性原则将充满对立性的两支球队放置于同一个平台,使得足球得以再现双雄争斗的母题,并演示出带有团体决斗意义的场景,这便决定了足球的戏剧性。足球绝非仅仅反映了人类之,其仪式化的元素化解掉了竞技过程中过度险的趋向。足球还是一种自然教育行为,体现出人类原始动作示范的价值,带有自然表演的元素。在史前教育的立场考量,更可发现足球的超竞争价值  相似文献   
6.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现成地顺自然而行。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而言"性",其实质是强调人性中本无"现成的善",而非言人性中具有"实质的"。荀子善言"类",以为人之类性及理或道规定了其存在之终极目的,故人作为一个"类"的存在,本内在地具有一种自身趋赴于善的逻辑必然性或目的论意义之善性。是以其在政治上并未导致外在强制之说,在道德上亦主张自力成德,而未导致他力的救赎说。其政治伦理哲学的体系,亦由此而获得了一种终始相扣的理论自洽性。人的实存"从心之所可"的人性结构论与目的论的善性说,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学说的整体内涵。  相似文献   
7.
“要真正用好一个人,你就必须彻底影响他的心。”管理唯有从人的“心灵”开始,顺应人性,采取不同策略,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发挥人的最大价值。实际操作中,校长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丁通过把自由引入哲学在西方思想史上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文章从对他的《论意志的自由选择》分析出发,逐步廓清具有前设意义的善概念,进一步论述自由意志的来源与它的使用,从自由意志的角度重新整理上帝与人的关系,这一问题又进而关涉到奥古斯丁关于上帝的救赎论与预知论。奥古斯丁在神学背景下对自由意志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的主体与意愿的独立,同时进行了刑罚与责任这一具有道德基础意义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10.
裕固族民间故事《神箭手射雁》,貌似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实则不然。借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分析法,不难发现:"惩扬善"是这则故事的核心主题,"善-"二元对立是其深层结构。这种对立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十分突出,形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善-"对立的基本叙事结构。究其原因,既与裕固族长期信仰佛教相关,也与讲述人"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紧密相连。为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完成善-叙事,叙述者又不断借用巧合、对比等多种具体叙事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