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2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53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瑜 《武当》2003,(9):6-6
北斗者,七星集成,合为一体,位于天北。因七星合而称为北斗,故初习先置一桩,而后举一反三。合而分,由母而能生子。 北斗桩筑基功法分为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奥林波斯宗教与古代奥运会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希腊奥运会虽然已于公元393年衰亡了,但是那段灿烂的体育文化放射出来的光辉却永远不会熄灭。今天,我们对古奥运会的产生从各个角度去审视,进行深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这对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析太平天国的立国精神支柱--拜上帝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上帝教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洪秀全对西方基督教改造的结果。它对于动员和组织民众起来革命起了巨大作用,即“革命理论的外衣”。在天国政权建立后,作为“君主专制的光环”,拜上帝教并未有效地巩固天国的统治基础。但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看,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立国精神支拄——拜上帝教,尽管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但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成为后人继往开来,走向胜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李子龙 《钓鱼》2005,(15):20-20
一种好用的钓饵,应该有哪些特点呢?诱鱼能力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是鱼饵的灵魂所在,使用方便,这是饵料的第二个特点;饵料还要有较好的松散度和雾化性,饵料更要有合适的比重……竞技钓场,鱼钓了放、放了钓,因而鱼吃食很轻很猾,所以竞技钓手要求饵料在水中特别轻。受其影响,有不少钓友也认为饵料的比重越小越好,这其实是错误的理解。饵料比重当轻则轻、当重则重。  相似文献   
5.
龙是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刚毅、勇猛、权威和正统;而龙王则是在中华文明和印度佛教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民间信仰,它包含雨神、河神、多宝、护法神、戏谑等多种文化意蕴。二者在历史发展中存在分流与合流的现象,其文化意蕴存在差异,不能将二者简单等同。  相似文献   
6.
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有着复杂而全的背景,他成功地借用西方宗教发动、组织群众,达到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汤沐海小传 汤沐海,1949年出生于上海,197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指挥。1977~1983年就学于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指挥大师班,以优异成绩取得联邦德国艺术学院最高学历文凭,并作为瓦格纳基金会奖学金获得者参加了拜罗伊特音乐节。其间,他在1982年参加了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比赛,引起指挥大师的注意,被邀请担任柏林爱乐乐团1983~1984年演出季的客席指挥,并得以继续随卡拉扬深造。1983年秋,他在慕尼黑担任另一位指挥大师伦纳德·伯恩斯坦的助理指挥。1984年夏,应小泽征尔之邀,他参加了…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其领袖洪秀全受西方宗教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所谓“拜上帝教”就是洪秀全用宗教的名义在广东花县创立的农民斗争组织。1844年至1847年,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建立拜上帝教基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前期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形式。它的理论来源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拜上帝教是外来基督教与中国儒教相结合的产物,洪秀全既是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教义的继承者,同时又是它们的叛逆者。反孔与崇儒成为洪秀全意识结构的内在矛盾,也是太平天国败亡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公所说”中的“拜”字之义,历代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通过对“勿翦勿拜”中的“拜”字及其在韩、鲁《诗》中异文“扒”字的考察,同时采用方言中相应词语以及相关民俗的证据,得出结论:“拜”、“扒”都是假借用法,所表示的意义是“攀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