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驾驭重大主题报道的能力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内容。重大主题报道以其理论性强、主题重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一直是电视新闻宣传的重点,也是难点,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把丰富的理论教条化,把生动的实践静态化的情况。要改变这种重大主题报道教条加静态的情况,就必须让重大主题报道“动”起来。所谓“动”起来,至少有以下六个含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媒体资源运用越来越广,多媒体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教条化”“形式化”的东西;“浮夸”“浮躁”之风也初显课堂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去掉一切形式的羁绊,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怎样褪去“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炫彩,尽显课堂的本色-尊重学生主体、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3.
刘波  高海红 《现代教学》2014,(Z2):79-81
<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的倾向,导致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受到限制,高中历史教学陷入无形的危机之中。还原历史复杂性应是消解危机的内在理路。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然而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并不尽如人意,依然存在着简单化、教条化的倾向。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创造力不仅是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也体现在科学、社交、生活情感体验与资源整合上。研究证明,有创造力的人思维灵活,擅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更能感知和协调周围的新事物和变化,从而发现机会、建立联系,适应性和幸福感更强。创造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养成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说简单点儿,  相似文献   
5.
儿童哲学即儿童学做的哲学。中国有深厚的儿童哲学传统,远有禅宗,近有毛泽东提倡全民哲学。在中学,小学开设哲学课,有钱学森建议在小学开设哲学课,于光远倡导聪明学,智慧学。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中小学哲学已基本上被取消,中学哲学也正在被取消,根本原因并不是儿童不能学做哲学,而是哲学的教条化。  相似文献   
6.
保建云 《教学与研究》2007,105(8):32-39
本文认为,纯粹的计划制度与纯粹的市场制度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化的极端情况,经济转型具有一般性和更为丰富的内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只能解释转型社会的部分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具有局限性;转型经济学研究必须在对计划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比较与综合的基础上,突破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固有缺陷和约束,进行创新性扩展和重构,其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必须不断拓展;任何教条化既有理论观点的态度和做法,都不利于转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两课”教学中存在最明显的问题是很多人对“两课”教学存有偏见,这其中包括学生,也包括一些讲授其他课程的教师。不少学生对“两课”教学不感兴趣,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两课”教学教条化,讲授的知识与现实有差距;第二,认为“两课”教学中讲授的知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两课”学得再好,也不会有一个什么证书,对自己将来就业也不会有多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传统课堂模式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等弊端的批判,有人提出“课堂重构”的理念,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深感改革的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改?什么样的课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应参照新课程的要求,从思想上将以往的“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从“知识至上”转向“生命发展”的需求上来。所谓“生命课堂”即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仅仅是手段,发展生命才是目的。学习过程要为学生的生命的发展服务。课堂不单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更应是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可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学生才是表演的主要演员。在这样气…  相似文献   
9.
赵超 《江西教育》2012,(10):9-9
<正>在课改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多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课改精神。拿历史教学来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从背景到经过,从结果到意义,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只需听,只需记,只需知道结论,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便不会独立思考了。然而,一些颇有名望的历史教师,在公开课中往往是一讲到底。他们旁征博引,信手拈  相似文献   
10.
德育,教育永恒的主题。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学校的德育出现政治化、形式化、单向化、教条化、边缘化的倾向。追问德育异化的原因,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