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兵 《学语文》2021,(2):43-44
教材中的配图是重要的助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但教材中的有些配图与文本内容明显不匹配。当学生对这些配图提出疑问时,语文教师要恰当点化,巧用配图瑕疵,训练学生的情境思维,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推进文意疏通,促进课外拓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四依”中的“依于义不依语”肯定言语的表现功能,赞成以神教为目的的文章事业,这无疑助长了六朝的重文风气;“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作为义学界对义解文字提出的一个水平标准,它的内涵是讲求文意关系的平衡、协和,以此引发了文学界对文章文意关系的理性思考,从而导致了齐、梁时代对文风的大讨论、大改革;“依于智不依识”的实质是“常处有而不染,不厌有以观空”,它直接影响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待自然山水的态度和体认自然山水的方法,使山水诗从以著为情走向了以达理为用,唐王维袭此模式而集其大成,扩大了这一模式在山水诗创作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陆游有诗:“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说的是写诗作文如何处理材料的问题。我们写议论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好的材料有如美丽的云锦。运用得法,可以聚而为彩虹,散而成霓霞,可以升华文意,彰显主题,使得文章韵味悠长、文采焕然。因此,处理材料要审题目,明文意,扣主题,做到匠心独运.妙材巧用。  相似文献   
4.
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言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言阅读习惯。阅读浅易言的能力包括解释语义的能力、正确断句的能力、诵读的能力、理解意的能力、领悟分析的能力.评价鉴赏的能力等;良好的言阅读习惯包括背诵句段的习惯、积累整理词语的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迁移拓展的习惯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构是作者创作作品立意布局方式的总体构想,是字、词、句、段排列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谋  相似文献   
6.
王振民 《现代语文》2011,(11):26-28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式,指一些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义有关联的词,或同义互训,或上下文意互相呼应、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指上下文义互相交叉,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7.
若榆 《中学生百科》2011,(32):42-43
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The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everal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Choose the one that fits best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相似文献   
8.
琅琅的读书声从初二的教室里传出,同学们正在学习《陋室铭》,通读理解文意后,师生进行了以下的学习环节。  相似文献   
9.
周盈 《青海教育》2010,(6):24-25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除去标点,全文仅85个字。初读文章,文字质朴,感情淡然,似乎仅凭这85个字很难读透隐匿在文字背后的“闲人”的韵味和深意。而要让人生阅历较浅的学生感受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作者的胸襟和人生态度,正确理解文章主旨,确实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文意兼得”,我的认识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内涵,体会思想感情,又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