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析了高校人才工作的旨归内涵,并从高校人才工作的现状呼唤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变领导为服务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题中之义,实行团队建设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组织形式,柔性服务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学习者自主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的出现对传统的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成功的关键取决于顺利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这种教师角色的革命性转换是以实现师生主体性价值、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以及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最终哲学旨归的。  相似文献   
3.
高职“双证书”制度具有一定的价值旨归,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依据数据结果分析学校部分专业在“双证书”制度推行中的问题,论及当前“双证书”制度推行中的其他问题,从政府、教学、师资、学生四个层面进行基于能力本位的“双证书”制度建设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认同是在中外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之中对中华文化的选择与践行,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国人民高度认同中华文化。近代以来的180多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之下,中国人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代中国,“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我国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中华文化认同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夯实中华文化认同的利益基础,筑牢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防线,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指出三版<中图法>"R2中国医学"类对类分中国医学古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旨归分类法.运用中医文献研究旨归分类法知识,设计编列了<中图法>"R2中国医学"类中医文献研究旨归分类法.  相似文献   
6.
与一般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同,威廉斯提出了"情感结构"这一新的分析范畴。作为一种具有连续性和实践性的意识结构,情感结构既能以其对感性经验的容纳能力,将文学的虚构性层面纳入其中,同时又以其对社会历史因素的直接关涉,成为意识形态理论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而威廉斯虽以18世纪以来的英国文学为对象,却并不以文学审美为旨归,甚至也拒绝将这些城乡表述简单地视为某种"心灵形式"。他在小说、诗歌、回忆录乃至博物学著作等不同类别的文本之间自由穿梭与对比,所关心的是乡村与城市的历史现实,而文学虚构的现实性正在于其所承担的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最好的老师是诗人,剧场是城邦的缩影。悲剧在古希腊不仅仅是作为娱乐市民的戏剧,更是城邦教化公民的教育工程。文章从"人性的尊严""生活的意义""公民的德性"等诸方面来阐释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突显悲剧的教育性意义。悲剧教化对当下教育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培养的是人而非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的职责在于培育人,培育身心健康、阳光个性的一代新人。体系完整的学科教学固然能给学生传送无穷的知识能量,丰富多彩的社团作为第二课堂也能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个性锻炼机会。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还可以充分立足校情,挖掘学校的优势资源,开发学生的第三课堂——校园实践基地。一、开辟——以文化为视角,有序开发实践基地项目现代学校的建设主张"文化立校",每所学校的发展都有一个发展的愿景或理想,都有一个核心或主导性的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之旨归与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为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弘扬责任担当精神、理性精神和反思批判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爱融入学生生活,把爱注入自身工作,以增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体育教育”这一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特殊性,从组织机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教育,都将残疾人归纳到“特殊学校”,与普通体育教育(健康人群)“分而治之”,也可以理解为,当前主流的体育教育发展框架下,面对残疾人体育教育是“分离”而非“融合”的态度。基于融合视角探讨残疾人体育教育,一方面立足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效率不受影响,“残疾人”作为一个变量融入体育教育主流形态中不会对固有变量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大前提。另一方面,要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有效沟通交流,以“回归主流”技术路线实现残疾人人格健全和地位认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融合体育教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体现出巨大的人文关怀,也促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