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用在小说散文的景物描写中特别适合.然而,不少教师进行小说教学时并不重视引领学生细读文本,从景语中读出情来.比如《孤独之旅》中的许多景物描写都很有味道,但教学时解读得比较简单,往往只抽象地说它衬托、传达了人物的什么心情,贴个标签似的就过去了,蕴含其中的味道并没有嚼出来,那些生动的描写是如何衬托、传达人物心情的,其妙处在哪里,都说不清,道不明.这是非常可惜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养成细读景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景物与人物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本是没有情感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画,将其与人物心情、性格联系起来,使读者进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从而深刻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主题,进而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3.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典型的通感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通感这一修辞不难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通感已被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比如,"她听了女儿的演唱,心里甜丝丝的"。"他的话凉透了心"。又如"耳食  相似文献   
4.
一方天空,就能够给我们诸多启示;一轮明月,就能够为我们驱走寂寞;一汪湖水,就能够让我们深深陶醉;一片绿叶,就能够把我们紧紧吸引。美丽的景色唤醒我们的眼睛,神奇的天象震撼我们的灵魂,我们的一呼一吸,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我们需要走进她、亲近她,我们需要她来慰藉我们寂寞的心灵,我们需要她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在这一期的悦读馆当中,我们选取了诸多关于自然的篇章,希望呈现给你的,是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感受。欢迎你走进大自然这座包罗万象的花园。暂时放下手中使你劳累的事情,在这安静的时刻,把心情放轻松,让我们在自然中轻轻呼吸,让我们与自然一同呼吸。  相似文献   
5.
关于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其实古人已经有很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这组古代离别诗时,教师可寻找一个切入口,找到这组离别诗的共同点,运用"景语"这个线索,把这组离别诗不露痕迹地串联起来,引领学生解景语、悟情话、得学法。  相似文献   
6.
点绛唇朱翌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寄情于景,托物言情,创造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物。这其中,诗歌独特的意境之美和静境描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才能由“景语”得“情语”,品味到诗歌之美呢?这就需要开启联想之门,在联想的世界里建构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一缕清风,一片悠云,一份随意,感受梦重水乡的风姿绰绰;一杯香茗,一窗碎月,一份闲心,细读江南文化的古韵悠悠。  相似文献   
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用逼真的画面表达,虽不言情但情在境中藏。可是对儿童来说,由于古诗最大的特点是凝练,因此呈现在他们脑海中的画面,色彩不丰富,层次不分明,  相似文献   
10.
《荷花淀》是一篇反映抗战的小说,孙犁先生却以一种清新而轻松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战争年代的女人那别样的风采。尤其是景物描写,同样也起着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但在孙犁笔下,却那么简单,那么干净,可就是在这简单里有气韵氤氲,有风骨流转。那就是在唯美的笔触里涌动着的人性美和白洋淀人民抗战必胜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