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视本是仔细看的意思,在本文中还有揣摩之意。既然是审而视之,那就是还有挑战权威的意识。做学生时,从小学到高中,也不知是笔者贪玩还是愚钝,听老师讲了10余年散文,只记得"形散神不散"了。现在做了初中语文老师,心里常想:我可以愚钝却不可以愚人。"形散神聚",形,我能看到的,学生也能看到,不要我跟学生说多少;神,在何处?作为教师,总得花点心思,捉摸、捉摸,这才能开得口去,向学生道出个子丑寅卯来。  相似文献   
2.
想象的层级     
钟世华 《初中生》2014,(35):4-5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魏三是个卖梨的,靠着家里一片好梨树,卖了很多钱。可魏三也是最小气的人,家里那么多梨,邻居家的孩子想跟他要个梨吃都舍不得。有一天魏三又推着一车梨去街上卖,来了一个老道士,向魏三讨个梨解解渴。魏三不但不给梨,还对着老道又叫又骂。路人都围上来看热闹。有个年轻人实在看不过去,就给了魏三一文钱,从车上挑了一个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2、5、3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安排在五年级下册进行教学,而且不约而同地都选择借助百数表,引导学生在表中依次圈出相应数的倍数,在直观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归纳特征,进而得出判断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然而,通过课后调查,我们发现,这种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对学生而言,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涉及数学本质的、更深层次的“为什么”,还是无从谈起。我们借助人教版教材“你知道吗”(判断2、5、3倍数特征的道理)进行了拓展教学,努力让学生达成“愉悦性地体悟、理解性地学习、深层次地提升”,有效激发探究乐趣,感悟学习魅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外化,在语言的"听说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思维的深广性、逻辑性、批判性已逐渐成为语文界的共识。2016年即将出台的语文新课标已明确地将"思维发展与品质"列为语文学科要培养的第二个重要的核心素养(其它三项为语言建构与使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之前零散的教学摸索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诗人,他们努力超越当时诗坛抒情样式的单调和浮泛,自觉探索新的抒情表达方式,其特点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客观化抒情,智性化抒情,戏剧化抒情,为丰富新诗的表达策略,提高新诗的智性品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诗现代主义诗潮曾一度致力于诗情智性化的审美探索,这是30年代诗潮的一个主流趋向,它因深刻地开拓了“五四”时期的说理诗和警句诗而被金克木命名为“新智慧诗”,其特点是:不使人动情而使人深思,极力避免感情的渲泄而追求智慧的凝练。情智合一。卞之琳先生是中国新诗坛20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当前一些语文课重感悟和体验,对思维训练关注得不够.本文认为语文课堂要引入“智性”思考,择取“智性”的教学行为,追求“智性”的教学评价,让课堂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习得语言,还要让学生学会智性表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品味涵泳、丰盈想象、体悟风格、言意共融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语言的情感性、形象性、独特性与艺术性等,将智性表达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的功能在于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所在,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语言文字的表达入手,紧紧抓住语言,强化学生对文本言语智慧及其思想内容表现力的认识,最终习得言语的智性表达。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群的智性诗写作,把感性形象与哲理思辨完美统一,从而将中国现代新诗推向了智性化、现代化发展的新的历史高度.冯至与穆旦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智性抒情诗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冯至的诗歌以客观的方式、深蕴的哲理、朴素的意象自由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切感受与体悟,他清醒平和地面对生活的本相,给浮躁的诗坛带来沉思与淡远.穆旦的诗歌以充满矛盾的意象和自由伸展的主体意识描述了在现实生活中充满荒诞无奈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一生的创作都体现出理性思考的力量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