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迅雷 《青年记者》2006,(21):39-39
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出新的挑战的今天,传媒业下一步的竞争焦点何在?媒体军师喻国明先生为我们指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乍听起来,好像很费解的,但细读之后,我们会发现其所言离我们的实践并不遥远。目标对了,才能走向成功,这对数码时代的图片编辑来说,更是显得紧迫。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大的媒体被造假的图片蒙骗,引起事端,数字传媒专家闵大洪先生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没有中间地带,珠三角的地市级媒体可谓深处其中,但他们不惧竞争,乘势而为,竟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鲶鱼效应”初显。  相似文献   
2.
王伟军  武萌 《文教资料》2006,(15):166-167
肯定与否定是语言的两个基本问题。在汉语中,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不存在第三种情况;但在日语中却存在既能表示肯定又能表示否定的词,本文中我们称其为“双性判断词”。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日本人对于美丽事物的感受性即审美意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是很丰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暧昧」审美意识成为日本人主要的审美意识之一。学习日语或与日本人有过接触的外国人都知道:日本人的民族性中有「暧昧」、日语中有「暧昧」表达、文化思想中有暧昧性,而这种「暧昧」的审美意识已经成为日本人创造美好事物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陶晶孙,中国现代文学家,其在日本的影响胜于中国。针对日本战后文学及社会对战争罪责的“暧昧”态度,陶晶孙在一本《给日本的遗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社会中的“暧昧”情结,批判了日本国民的劣根性,让日本学界汗颜和警醒。伊藤虎丸评价陶晶孙,说他的批评是从文化根底上,对战后日本进行的“全方面的思考”,是值得日本学界尊敬和信服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节日保护已成为当下中国民俗学界的热门话题。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保护却很少正视其中的信仰问题,对民间信仰欲言又止。传统节日保护蜕化成怀旧的冲动;传统节日中的身体性被遮蔽,以致我们的传统节日保护走向暧昧的境界。唯有正视传统节日中的民间信仰和身体维度,宽容理解民众的信仰,彻底激活传统节日活动中的身体感,中国的传统节日保护才是真保护。基于民间信仰的视域我们重新审视了温州的拦街福。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5月29日,蛰伏七年的村上春树推出的两卷本长篇小说《1Q84》在日本登陆,在12天内的销售量就过百万册,书店全部断货,整个6月都不得不挂着"再次入货未定"的标语。一方面是村上迷们积蓄了七年的期待总爆发,另一方面是日本国内出版社的疯狂加印和世界各国的译者们埋头苦译,这一切都再一次造就了  相似文献   
7.
葛天逸 《文教资料》2014,(17):12-14
无名氏多次修改《塔里的女人》看似是为艺术完善,实则意在掩埋一些被遗落的真相。当我们进入被屡次修葺后的新殿时,仍像行走在心灵之塔中不断攀升的阶梯上一样,它是永远无法突围的循环,如同一个魔咒。沉睡在“塔”状心灵梦魇中的作者认为自己已在精心淬炼过的文字中清醒,但事实真的如此么?进入无名氏对成名作多次修改后产生的不同文本,作者发现她们相互指涉、缠绕的朦胧意蕴会对上述艺术困境/突破之可能性做出终极预言。  相似文献   
8.
“明天中午12点六食堂见.有人托我给你带围巾了。”大学里唯一的高中同学给我发了这么一条信息。问谁,他却笑得暧昧,躺在床上,思虑许久。却最终也没明白谁会送我礼物。不管,花16块钱买顶帽子。若对方是女的,算是礼尚往来:若对方是男的.就当给他女友买的。  相似文献   
9.
教授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教授一种文化意识。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日本人把以心传心作为人际交流的重要通道。日本人的暧昧受到中国宗教影响,在单一的语言、民族、生活习惯等背景下,他们非常了解彼此的思维表达方式以及行为规范,形成了特有的集团意识、暧昧的文化习惯。日本虽受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但它有自己特殊的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暧昧意识影响着日语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0.
芥川龙之介和鲁迅作为同时代的文学者,其作品具有相似性,但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作家创作的作品理应拥有与其相应的特征。因此,本文围绕创作特征阐述两位作者在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