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2018年末,我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这是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奇妙之旅。回味这段时光,其中充满了五味杂陈的感觉—彷徨与坚持、梦想与拼搏、失败的落寞与成功的喜悦,这一切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宪法纠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宪法制裁性不强.宪法应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直接制裁力.由于宪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普通法的根本法特征,宪法制裁的范围、特征、原则等诸多方面均不同于其他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要求,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相对应的,教育部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法治专册,其中专门有“宪法是根本法”一课。笔者深入课堂后发现,一线教师多在活动形式上下功夫,却对“根本法”的理解仍不充分,引导还不到位。那么,应该如何讲好“宪法是根本法”呢?请教师将以下核心...  相似文献   
4.
迟速 《现代教育》2004,(11):63-64
宪法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必修课。由于宪法不同于其他的一般法律,它是根本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在整个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宪法学这门课程在整个法学知识框架中同样也居于基础的地位,宪法学的学习对于法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大有帮助,所以大多数考生往往选择首先报考宪法学。  相似文献   
5.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制定根本法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其起伏变化是比较大的,经历了一个笼统一详细-简单一详细的过程,当时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探讨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但是在国民党的“党治”高于一切的环境下,根本法的存在也只是虚有其表罢了。  相似文献   
6.
1982年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在改革进程中产生的,其本身是改革的产物。20年的发展历史又处于改革的环境中,其间出台的1988年、1993年、1999年宪法的修正案均体现着改革的思想,宪法以国家根本法形式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指导了改革,为改革提供了宪法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8.
法国1791年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有较多的民主性,是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对封建制度斗争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价值有一般与个别之分。宪法价值具有与一般法律价值的共同性,但作为法律价值的一个部分或特殊表现形式,必然有其不同于其他法律价值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原则性与概括性。适应性与广泛性,国家性与权威性,配补性与适用性。同时,宪法也有正义、自由和秩序价值,其中正义是宪法的内在价值,而自由与秩序则反映宪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错综复杂,可以从宪法为根本法的属性出发,具体考量宪法对于行政法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反思我国法制变动中的宪、行关系问题。宪法在推动行政法产生、变更与修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依宪治国是行政法制建设与完善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