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庆由来已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哺育了聪慧灵气的巴渝儿女,亦影响了台湾甚至海外的著名作家。本文分析散文大家梁实秋和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中的重庆情结和重庆文化书写,感受氤氲在海峡两岸的巴渝情思。文学没有海峡界限和阻隔,大陆和台湾有剪不断的联系,重庆对台湾当代文学亦有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这样说过:“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故都的秋》)无独有偶,梁实秋也说过类似的话:“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散步》)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散文大致可分为:"雅舍"精神内核自述,世相人情、社会风尚的描摹,对旧情往事及昔人的追述,托物言志、感物抒怀之作,对故土风物的追述和反刍等五种类型,这些散文集中反映了梁实秋散文"闲适雅淡"、"幽默风趣,寓庄于谐;言简意深,雅致醇厚,讲究文调;引经据典,广征博引"的散文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由此铸就了梁实秋饮誉文坛的散文大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梁实秋在散文创作中终身信奉古典主义文学主张,表现为汲取儒家思想积极、合理的因素,认同传统文学观,注重艺术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提倡理性与传统美德,反对艺术与社会分离,以追求严肃的人生关怀。其所信奉的古典主义基本上分为3个方面:传统至上观、人性论(含理性观、道德观)、文学严肃观。  相似文献   
6.
放风筝     
偶见街上小儿放风筝,拖着一根棉线满街跑,嬉戏为欢,状乃至乐。那所谓放风筝,不过是竹蔑架上糊一点纸,一尺见方,顶多底下缀着一些纸穗,其结果往往是绕挂在街旁的电线上。常因此想起我小时候在北平放风筝的情形。我对放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起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在台湾被誉为一代文学大师。他在离开大陆后,抒写了大量的乡愁散文。在他的笔下,故园的风情,北平的庭院,旧时的琐事,亲友的笑容,年节的气氛,家乡的小吃,都成为他蕴含乡愁的对象。这些乡愁散文,言近旨远,辞浅意深,在平淡中见浓郁,于叙事中现真情。梁实秋为什么会抒写这么多蕴含乡愁的散文,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8.
对于看不惯、看不起的小人,鲁迅先生的做法是"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对于"得意狐狸强似虎"的势利小人,对于"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市侩者,应该是正眼都不屑去看上一眼,以表示唾之若痰、弃之如履的态度和立场。眼睛不去看人,不应只局限于此。在相互交  相似文献   
9.
送行梁实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