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曾经火热荧屏,其扎实的剧本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戏剧性的情节设计、生动的人物形象、精良的制作质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显然,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北平无战事》并未拘泥于传统历史剧对严肃的主旋律主题表现与概念符号化的“高大全”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是另辟蹊径,将戏剧艺术的假定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相结合,做到了艺术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共振。历史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是该剧最大的亮点,桀骜不驯又满身正义的方孟敖、严谨精细又忍辱负重的崔中石、满腔理想又悲观犹疑的梁经纶、兢兢业业又传统严厉的方步亭、正直果敢又忠于信仰的曾可达、见风使舵但又真性情的马汉山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位老者虽然戏份不多但足够抢眼,他就是焦晃扮演的燕京大学副校长何其沧,具有民国知识分子典型的两面性,集东方的传统性与西方的现代性于一身。  相似文献   
2.
戏剧关键词的增减与内涵的变化,既反映了戏剧艺术的发展演变,也表现出人们戏剧观念的深化与变迁。结合戏剧创作和观赏的实践,对戏剧关键词作新的解析,有助于清晰认识戏剧的审美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人物性格及其对爱情、婚姻、反动势力的不同态度的比较和对照,得出了悲、喜剧在美学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艳艳 《文教资料》2010,(18):91-93
武侠剧可以说是人们接触最早的电视剧类型,港版《霍元甲》、《射雕英雄传》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内地观众,成为一些人心中无法复制的青春记忆。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样的大背景下,武侠剧这种脱离现实,仅供娱乐的电视剧类型因无力承担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被长期忽视。直到1983年,才出现了中国内地最早的武侠电视剧,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27年的发展,影像风格三次变迁,最终在香港武侠剧日渐式微的今天,中国内地武侠剧已经蔚为大观,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悲喜剧,也称“不纯的喜剧”。它以喜剧因素为主,同时融进了悲剧因素。两种因素不是大体对等,而是有主次之分。悲喜剧与其他类型的喜剧片一样,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喜剧结构、喜剧性格,以及喜剧的表现手段。《车站》是一部典型的悲喜剧影片。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一曲人性美的颂歌,一首高尚的爱情曲,一幅社会生活的百态图。这部影片把喜剧片的假定性削弱到最低的限度,而把真实性提到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期,介于历史正剧和戏说之间的穿越剧引发收视热潮,2011年内地播放的《宫锁心玉》与《步步惊心》就取得了高收视率。穿越剧的热播显现引发了诸多评论,对于一个新鲜事物,批判大于褒奖。若按发行年份,穿越剧在中国算不上新鲜事物。1989年张艺谋拍摄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可以算得上是国内穿越剧鼻祖。但穿越剧真正商业化是到了21世纪,2001年TVB拍摄的《寻秦记》和2002年内地拍摄的《穿越时空的爱恋》,在当年也引发了不小的收视热潮。近几年的《不能说的秘密》《大话西游》实则  相似文献   
7.
8.
这是本研究组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研讨会 ,这次会议为建立本组红学改革的理论体系奠定初步基础———会中对贾府的兴衰进行了规律性的探讨 ,明确封建腐败势力使贾府从富裕繁华走向全面衰败 ,也明确初期民主主义经济改革势力将使贾府扭衰为兴 ,走向新的繁荣。从而使《红楼梦》恢复其本来面目 :它不象某些红学家所说的是一部单纯的悲剧名著 ,而是一部悲剧中包涵着正剧的名著。本组这样认识的重要根据 ,是作者在书中塑造了一批“行止 (品行 )”高尚、“见识”卓越、活力充沛、前程远大的初期民主主义经济改革者群象 ,她们那卓有成效的“兴利除弊”治家方案和公正无私锐意进取的革新精神 ,是悲剧中的正剧必然实现的具体保证  相似文献   
9.
属于审美范畴的悲喜剧不是一般的有悲有喜,有愉悦有烦恼的“正剧”,其本质是以悲剧、喜剧因素的高度融合,以含泪的笑来塑造悲喜剧人物形象,已从一种戏剧类型升华为一种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0.
中外古典正剧类似性特征研究,是鉴于中外戏剧的差异性比较过多而作的一个“有异”的类似性系列探讨。如果用真正全球性的眼光和戏剧性的标准来打量中外古典正剧,首先在戏剧要素上就体现出了大众性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物的普遍化、冲突的日常化和内容的泛化这三个方面,这是戏剧的艺术本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