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师资力量,实习条件及管理模式的限制,我校驾修专业实习集中在最后一年进行,造成“理——实”脱离。如何在目前总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做好汽修实习课的教学工作呢?教学中我采用边练边学,以练促学,学用结合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工作中认识的一位女公务员小路,身材纤柔,话语温婉,感觉是讲究品位的小资一族。接触多了,了解到表面印象和事实完全不一样。小路喜欢户外运动和自驾游。有次途中车爆了胎,她自己拿扳手把车轱辘卸下来,换上备胎。一般女性朋友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傻眼等待救援的份,这个柔弱的女孩,居然对汽车修理,看得如同绣花一样轻松淡然,不禁纳闷。  相似文献   
3.
汽车修理专业的培训目标,就是培训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几年来,笔者在所教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专业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投影、录像、网络等电教手段,在理论联系实际,培训学生技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证明,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解决  相似文献   
4.
李明 《考试周刊》2013,(99):123-124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汽车自十九世纪进入人类生活,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汽车工业的扶持。汽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其作为普通大件商品已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庭。汽车自然也涉及损坏修理,是因其贵重的特性,不可能轻易丢弃,自然催生另一个行业——汽车修理行业。  相似文献   
5.
蓝莹莹 《教学随笔》2009,(10):23-25
【课例背景】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四下第二单元第一课。 课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不爱读书的人,至今读书不多,这与童年的成长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小时候家里没有一本文学类书籍,哪怕连环画也没有,只有一本字典和若干与汽车修理有关的书。那时在乡下,身边见不到一本真正的小说,在读中学前我连文学类书籍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们对汽车建立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汽车各个部件加深了解,尤其是汽车修理行业的从业人员。自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齿轮在汽车构造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齿轮是汽车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原件之一,也是机械能传动的主要构成构件。本文就汽车齿轮的种类、标准以及维修的意义进行分析,旨在为同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了生活的便利,我们不仅要对汽车驾驶熟练掌握,也要对汽车的构造和检修有所了解。对于汽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发动机,发动机的正常运行会保障汽车的安全行驶,当发动机出现问题就要加以维修。对于现代社会的汽车发动机修理来说,我们需要采用配对的互研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进一步促进气门密封性的提升。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气门非配研磨技术在汽车修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非配对研磨技术和传统研磨技术的相关内容,对汽车发动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讨汽车修理中对于气门非配对研磨技术的有效运用,并强调其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保障汽车修理的质量。据此,有利于充分利用气门非配对研磨技术,提高汽车修理的水平,确保汽车发动机的稳定运行;有利于创新和改进汽车修理技术,促进汽车修理有效性的提高,从而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培育汽车修理人才新理念,提出汽车修理新格局、修车行业的新理念、人才培养新办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