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5篇
科学研究   36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用廉价的丰润砂岩替代滦石英进行卫生瓷注浆泥料配方的实验 ,并确定了生产配方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高等级公路桥头软基处理注浆混凝土桩新技术的应用方法,这一新技术思路是针对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现象还相当普遍而提出来的。虽然高等级公路桥头软基处理方法应用很多,但至今还未发现适合改变桥头跳车状况的具体软基处理方法。结合安徽沿江高速公路的应用实践,介绍相关注浆混凝土桩的设计过程、施工工艺、质量检检及桥头处理的沉降观测,从检测数据上来分析,注浆混凝土桩软基处理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硬质岩持力层埋藏较深的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在嵌入相对较浅的软质(破碎)岩后,再进行后压浆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承载力并减少沉降量。文章通过工程实例测试了在同一个工程场地上两种不同施工工艺的两组试验桩,对其测试数据和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优化设计方案,缩短工期,节省造价,并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避免今后类似工程盲目增加桩长、加大嵌入硬质岩深度而造成的工程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介绍深层搅拌桩和压密注浆法加固技术在镇江市政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这两种加固方法的机理、施工方法及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浅析建筑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房屋建筑施工中如何能使注浆技术于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注浆技术发展现状及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的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钻孔灌注桩已被广泛应用于沿海地区的高层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中,适用的地基形式也越来越广泛.随着建筑物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桩基础的承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处理方式如扩大桩径、桩端进入基岩等在一些砂层或粘土层非常厚、基岩很深的地区就不再经济、合适了.本文通过介绍郑州市宝龙桩底后注浆法的实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种新的方法-桩底后注浆法,该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不仅可以提高桩端进入持力层的垂直承载力,又能为工程节约一定的造价.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潘三矿软岩巷道的特征,锚注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与工程应用情况,表明锚注支护是软岩支护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1 病害简况李木沟隧道位于包白线 DK5 2 km+ 390处 ,属单线隧道 ,全长 2 67m。隧道于 1 95 6年 1 1月贯通交付运营使用。隧道衬砌厚度为 40 cm,其中有 2 7m长厚度为 60 cm。衬砌材料采用长白山 40 0 #矿渣硅酸盐水泥 ,当地卵石及河沙 ,隧道围岩以片麻岩为主 ,部分地段穿过粉沙土。隧道衬砌不但要随地层压力 ,而且受到围岩膨胀力的作用 ,由于该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30度 ,所以还承受冻胀引起的冻胀力。 1 994年包头工务段发现隧道内避车洞及其拱线处有裂纹 ,最宽处已达 3mm,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细小裂纹 ,已威胁行车安全。另外 ,由于过往…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吕家坨矿三采区5383集中轨道巷注浆锚索应用实践,论述了锚注加固技术的原理、注浆材料、注浆有关技术参数以及注浆施工工艺,通过注浆前后对围岩物理力学特性的观测,检验了锚注加固效果,探讨了注浆锚索在吕家坨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超前大管棚支护是隧道进洞施工中穿越洞口的软弱破碎围岩地段、堆积体或浅埋偏压地段行之有效地重要的支护措施。黔张常铁路晏家堡二号隧道出口为三线车站大断面铁路隧道,开挖宽度20.8 m,高度16.53 m,出口为软弱破碎围岩,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和预注浆加固施工技术,取得良好效果,隧道安全进洞,为隧道大断面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