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馆》当年差一点要脱眙换骨——周总理看了《茶馆》,“有完全不同的建议”。他对焦菊隐和于是之说,不赞成老舍写的那三幕。为什么呢?。不典型。。什么是典型呢?  相似文献   
2.
戏剧家焦菊隐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备受世人的赞赏。同时,焦菊隐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从焦菊隐作为一位翻译家的视角出发,文章在对其翻译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阐释,指出作为一位翻译家,焦菊隐不仅有丰富的翻译实践,也提出过颇有见地的翻译思想,在中国传统翻译史上,他的翻译思想不该被忽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焦菊隐先生的“心象说”和“话剧民族化”作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对“心象说”的核心意义以及“话剧民族化”的形成过程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4.
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是其导表演理论的重要基石,也是他对中国现当代话剧理论,特别是导演理论的重要贡献。从焦菊隐戏剧思想的发展来看,其戏剧—诗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年代至30年代为第一阶段,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为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三阶段。焦菊隐戏剧—诗观念的意义在于强调了戏剧与诗的内在关联,将诗性的呈现视为戏剧导表演的终极追求,而这在当代话剧导演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5.
六十岁的北京人艺为中国话剧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演员与观众。如今,一甲子之后它必须直面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好导演好演员需要持续的现实86岁的黄宗洛走了,北京人艺又失去了一位老演员。而此时,人艺六十周年庆才刚结束不久。"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凭借  相似文献   
6.
小满 《初中生之友》2015,(Z1):20-23
著名演员濮存昕有两个世界:话剧舞台是他的"桃花源",在那里他热情似火,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永远坚持极致的表达;现实社会是他的"真世界",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最早的公益广告明星,濮存昕走下舞台即"入世",他说:"天下事不全是自己的事,但要当作自己的事参与。"钟情话剧舞台濮存昕1953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苏民是北京人艺著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1969年,濮存听与大批同龄人作为知识青年赴黑龙江参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称焦菊隐的"心象说"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存在误解,"心象说"应该看作焦菊隐综合体验、表现及中国传统戏曲理论的结果,然而,通过考察焦菊隐研读斯氏著作的史实,并将焦菊隐所论与斯氏相关著述对读,可以看出:焦菊隐所说"在你生活于角色之前,首先使角色生活于你"虽非斯氏原话,但也不是随意杜撰;而焦菊隐对斯氏《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有关"性格化"的理解,恰与斯氏手稿之言不谋而合。焦菊隐的"心象说"并未违背斯氏体系精神,只是在方法层面上有所不同,故与其说焦菊隐的"心象说"是综合三家之说的产物,不如说是斯氏表演体系的中国变体。  相似文献   
8.
《茶馆》当年差一点要脱胎换骨——周总理看了《茶馆》,有完全不同的建议。他对焦菊隐和于是之说,不赞成老舍写的那三幕。为什么呢?不典型。什么是典型呢?就是党史——周总理提出,1921年第一幕,1927年第二幕,抗战第三  相似文献   
9.
本书讲述了"老人艺"的风风雨雨。作者因她的母亲张定华的缘由,儿时生活在人艺宿合——史家胡同56号人艺大院。他们分别以细密的笔触,回忆了儿时的快乐时光,记述了人艺众多的演员、导演和人艺大院的孩子们,以及那些精彩纷呈的话剧的台前幕后。  相似文献   
10.
焦菊隐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导演艺术家,还是位多产的翻译家,尤其是在外国戏剧翻译方面建树卓著,堪称翻译大师。本文着重归纳焦菊隐先生的翻译成就,并概括其翻译思想,以期对文学翻译或剧本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