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诗人,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他是中国山水田园诗人的先驱,他的诗歌开"千古平淡之宗";另一方面,其隐逸思想一直影响后世文人.李白就曾高呼:"何时到澎泽,狂歌五柳前."有人以陶诗的"平淡"及其隐逸思想为据,认为陶渊明是弃儒家而从"老庄"的再现.而我认为,陶渊明正是典型儒家观念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王伟 《现代语文》2008,(1):36-37
<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作品.小说通过周进头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伸着二指不断气,侠客虚设人头会,徽州府烈女殉夫,杜少卿侍仆辞官等精彩情节的描写,集中、准确地揭露了矛盾,鲜明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了封建末世下一系列狂人形象,即功名之狂、金钱之狂、名节之狂、欺诈之狂、势利之狂和叛道之狂.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仅参与作品的创作,而且是丈学作品的最终创造者。杜甫诗歌从唐到宋所经历的从狂歌到诗中六经的转变,是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读者不断创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仅参与作品的创作,而且是丈学作品的最终创造者.杜甫诗歌从唐到宋所经历的从狂歌到诗中六经的转变,是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读者不断创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仅参与作品的创作,而且是丈学作品的最终创造者。杜甫诗歌从唐到宋所经历的从狂歌到诗中六经的转变,是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读者不断创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肖亮 《语文新圃》2008,(2):14-16
导语   美酒芬芳,醇醪味厚,曾吸引历代多少文人墨客畅怀痛饮,尽情吟咏."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青青陵上柏>)--少饮薄酒,尽兴欢娱,这是古诗的风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饮酒长歌,慨叹时光易逝、岁月难驻,这是曹孟德的诗韵."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设宴饮酒,庆祝出猎凯旋,这是曹子建年少时的襟怀.   ……  相似文献   
7.
周实既是革命烈士,又为南社社友。革命斗争方面,他领导山阳光复,取得成功。但因经验不足,终为满清县令姚荣泽戕害。文学创作方面,其诗歌成就甚高,前期多怀古吊亡之哀歌、感时忧国之悲歌,后期则进变为热血沸腾的颂歌,而低徊宛转的情歌、丹心爱国的劲歌、恣肆纵逸的狂歌则贯穿其前后期。主要艺术特色为:塑造出一个歌哭无端的“狂奴”、热血贲张的爱国者、缠绵悱恻的情种三位一体的自我形象;以排奡激荡为主,多种风格并存;凭气运篇,承转自如;遣词新鲜,富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