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8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八十年代辽宁发现大量红山文化玉器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出土的史前玉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关这一方面的专题研究亦FI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更全面地介绍东北地区史前玉器方面的考古发现,阐述不同地区史前玉器的特点,笔者从已往发表的材料人手,对吉林省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为本地区史前玉器方面的阶段性认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山文化玉器中有些器物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仿真的野兽骨头、龟壳、兽牙、河螺等,所用材料优良、造型准确、工艺精良、抛光细腻,堪称精心之作。红山人为什么用玉精心琢磨这些器物?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研究。首先,这类器物与人类饮食关系密切,是营养丰富的可食动物残留物,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次,这类器物与早期人类佩饰相关.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玩古董、玉器的人,对手中之--“把玩件”往往是拿着赏玩——把玩良久,不忍释手。“把玩件”,又称“手玩件“‘手把件”,是古玩术语,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如把玩玉器是赏玉人爱玉崇玉的一种表现,体现出他们对玉爱不释手与恋恋不舍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高塽 《收藏》2014,(11):91-99
明代玉器与明代社会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社会经济基础的联系,传统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成熟并孕育着新的萌芽,相对而言,黄泉被空前强化的现实造成上层社会制度对生产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从新疆和田玉销售市场的现状,新疆和田玉的市场营销特点,及从消费者、市场营销环境和目标市场定位三个方面,浅谈了新疆和田玉玉器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深圳海天出版社编审于志斌先生的《山思海韵》分为上、下两辑。上辑“江淮行记”是对江淮大地历史文化的走读札记,下辑“咏海诗札”是阅读历代歌咏海洋的诗歌札记。作者生长在江淮大地的庐陵,后客居南海之滨的鹏城,对山对海俱有深情。我揣测这是本书书名的由来。 就便向作者求证,方知书名的真正由来:书房背山面海。“写字还是对着海比较好”,于先生脸含笑意。到底是文人性情,文字流露生平趣尚不说,对写作环境也相当讲究,讲情求趣。细想也不奇怪。于先生单近几年就连续主持了《中国玉器通史》《中国花文化史》等书的出版,固然是工作所需,这里头当也有性情之所近。好古玩,好花鸟,好山水,全是文人的趣尚。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8,(3):149-149
2008年1月18日,由中国国画院西安分院,中国玉器协会会员店陕西紫藤园主办,西安收藏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协办的中国西安首届“红山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国内多位知名古玉鉴定及研究专家齐聚一堂,热议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古玉文化,希望给陕西的古玉收藏及鉴定带来新知和启迪。会议还向与会者展示了部分红山古玉珍品,  相似文献   
8.
孙秉君 《收藏》2008,(9):86-90
本栏目此次重点介绍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和河南叶县许国墓出土玉器。这批玉器十分精美,在近年出土品中极为突出。这批玉器的时代或早于墓葬的年代,说明先秦贵族已重视收藏,生前把玩,身后用以随葬,这对我们不无启发。本刊对孙秉君、李元芝二位先生表示感谢,并欢迎这方面的作者继续赐稿。  相似文献   
9.
檀瑞林 《收藏》2008,(6):94-95
目前国内收藏传世齐家文化玉器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对其认识的分歧也越来越大,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都有。对一件事物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现象,说明关注的人多了,是什好事。  相似文献   
10.
戴应新 《收藏》2008,(6):88-95
本刊2008年1斯刊发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在玉器研究者及收藏者间引起了较大反响。有藏友打电话给编辑部,认为戴文对一批新见齐家文化玉器加以认定,值得赞扬。也有很多藏友打来电话或撰写文章,认为这批玉器的玉质、工艺都 有明显问题,纯属赝品,有的还指称其为近时兰州或甘肃某地所造。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本期我们推出“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发表戴先生有关齐家文化玉器的另一篇文章《兰州齐家文化玉琮记述》;同时刊发陈国英、李江平、李焕三位先生《齐家文化玉器初探》一文,介绍出土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工艺、沁色等特征;以及檀瑞林先生《真假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刘继涛先生《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对戴文商榷、质疑。本刊提倡学术民主,鼓励不同意见的互相辩难。我们认为,这对净化收藏市场,规范收藏行为,提高鉴赏水平,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