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鲁彦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他写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尤以短篇小说居多。作者笔下的短篇小说,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同时也不乏一定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王鲁彦是我国继鲁迅开创乡土文学之后的一位最积极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主要以唤醒乡民的自我意识、创造新思想为创作方向,并通过对民风民俗、乡土风情为创作背景,塑造一系列独具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及乡村的历史发展景象。对此,本文从传统文化背景、外来文化背景及新形势背景出发,对王鲁彦小说创作中的乡民性格及其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王鲁彦的乡土小说,分析了东南沿海乡村小有产者和农民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下,由于经济地位变化而引起的痛苦、烦闷、忧郁、扭曲、悲哀的生活,让人感受到在特定的风土人情、特定的天灾人祸及特定的社会变异中,东南沿海传统社会的世态炎凉。  相似文献   
4.
在乡土文学作家中,王鲁彦以细腻而准确、广阔而深邃的心理描写见长。其小说刻画了五四落潮后知识分子伤感与愤激、迷惘与执著的个性心理,少男少女与商人妇微妙、幽曲、复杂的性心理,儿童的偶像崇拜心理,以及仇富、保守、冷漠等社会心理和嫉妒等原始根性,拓展了现代文学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5.
作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流派的中坚力量,王鲁彦的乡土小说中透露出浓重的悲剧色彩,除了表现"爱的破灭"的主题,他又继承了鲁迅先生对"隔膜"主题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一般而言,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而王鲁彦的风俗小说以表现浙东风俗为主要内容,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法和艺术手段:作家着意于表现冥婚风俗,由于风俗自身的强大社会规约性功能,致使小说的内容被风俗内容所划定;冥婚风俗是浙东民众所信仰的,这是结构小说的现实性基础和逻辑起点;悠久的历史承传,为小说创作设定历史和社会语境;为了达到小说的艺术效果和反映风俗的真实性效果,作者采用了民俗叙事与故事叙事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因此,风俗小说真实呈现社会习俗远胜于对人性的揭露,风俗成了小说创作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创者。作为“乡土文学”阵营重要成员的王鲁彦与鲁迅之间有着密切的事实联系。同时在文学的维度上,王鲁彦这一继鲁迅之开创而后起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重要作家与其有着真切的文本和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8.
鲁彦作为中国乡土作家的代表,与苏联当代乡村散文作家拉斯普京所处的时代相隔较远,但在他们的创作中,农村题材的共同选取,他们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与对故乡农村土地的热爱之情,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在主题上具有了可比性。但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时代的差异,又使他们的乡土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菊英的出嫁》是男性作家王鲁彦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全篇萦绕着浓重的女性意识。小说以.菊英的母亲作为故事的叙述者,站在女性的立场和角度展开了女性温情的絮语,情感上表露出明显的.女性倾向。在文本中充斥着的女性叙述背后,父亲犹如一个飘荡着的幽灵一直笼罩在整个家庭上空,他在文本中出现得很少,但是一直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家庭中女性的命运。所以它不能算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女性文本,而这又与作家王鲁彦本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露露 《文教资料》2009,(18):123-126
新时期以来,思想禁锢的局面融化,评论界对鲁彦的研究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整体研究步入全新的高度,专题研究层出不穷,作家作品的评论标准日趋公允.此综述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将研究文章分类整理,对其研究观点、特别之处、是非得失做出梳理评价,并提出尚可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