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兴中 《教育文汇》2004,(12):16-18
改革好比“走钢丝”,最令人烦恼的莫过于失去平衡的支点?在摇晃中求平衡,是对改革者严峻的考验。而矫枉过正,走极端,却是很多改革难以避免的尬尴。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十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探索,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恐怕就是颠覆了轻人文而重工具的传统语文教育。一时间,高举人文大旗的语文课堂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然而,当我们以批判建构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一"创举"时,却发现这未免矫枉过正了。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革命.虽然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的相关理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尝试着将掌握的理念付诸实践.但是如何把先进的理念转变成可操作性的教学行为在具体的实施中还有很大的难度。尽管人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倾注了许多心血.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矫枉过正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教学中,以下几个不等式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了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的教学设计,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我们看到在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绝对尊重学生的权利;整堂课以学生为主导,完全忽略了教师作为倡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前,一些教师片面地追求课堂形式,而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内在涵义。我们看到,一些教师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部下达“减负”令已经快十年了,“减负”工作的确取得了前所款有的成绩。然而到底减什么,减多少,怎样减,至今依然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上或工作上的误区,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矫枉过正。因此,重新解读“减负”的本真内涵,拨开迷务,走出误区,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非常迫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把活泼与新鲜带入了课堂,大大地解放了学生,其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矫枉过正,唯学生论,放弃了自身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把"不作为"奉为教学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7.
小悦悦事件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这个惨痛事件引发的道德讨论及对媒体报道的反思,余波未了.但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的认识更加理性了.笔者认为,对媒体最初的小悦悦事件报道进行反思是必要的,但是矫枉不能过正,小悦悦事件报道对唤醒社会的道德意识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8.
假情节、假感情、宿构、抄袭……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种种虚假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作文打假”成为平时作文教学与考场作文评卷的重要任务之一。此种情形之下,当矫枉过正,谨防学生在高压之下因辨别不清真假而无所适从,把虚构错解为虚假,步入作文误区,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比武中,怎样另辟蹊径,脱颖而出往往是参赛教师最为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参赛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观念武装下,往往使出浑身解数,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增、添、删、减,重组整合,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力求用独特的视角、完美的诠释来打动评委,展示自我。我们在为老师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喝采的同时,也要对一些或浅尝辄止或矫枉过正的课改行为进行适当的分析,力求对大家有所帮助、启发。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改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教学呈现出自主、活跃、开放而成效显著的新局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顿与深思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大多数课程实施者对课改的态度与教学行为变得更加务实,既正视“钟摆”现象,又努力避免矫枉过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选择融合,在思想和方法之间锤炼思维,突出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整合与创新,克服极端做法,在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中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下面列举几例,供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