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梅州作为客家方言的中心区域,具有客家方言的典型特征,但梅州所辖各县区的客家方言并不完全相同,地区之间存在内部差异。亲属称谓作为人们日常语言交际的组成部分,能反映一个地区的语言特色,该文从梅州地区间差异较大的祖辈亲属称谓人手,着重论述梅州地区内部祖辈亲属称谓的构词特点和几组特殊的称谓方式,并探讨其内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祖辈家长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祖辈家长有其不足之处,但他们阅历丰富、做事耐心、特长突出,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亲子活动中,有一对祖孙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教师出示教具时。一小男孩跑到教师跟前去拿教师手里的玩具。教师很有耐心地说,先坐回去,老师讲完后给他玩。只见这男孩生气地推了老师一下.而孩子奶奶看见了也不管。我向老师了解情况时,老师哭笑不得地说,谈过了,但这位奶奶就是不听,而且还说自己带的孩子都是研究生、到国外留学过.人家国外提倡自由。老师还告诉我,这男孩2岁半多了还夹着尿不湿.其他家长不解地问她为什么,这位奶奶却说男孩子的注意力不在这儿。在接下来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位老人确实有“个性”。  相似文献   
4.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位前辈对后学,甚至可以说是祖辈对孙辈的勉励和嘱咐。但宋濂老人家对年轻人的劝勉、教诲,并不是居高临下,而如促膝谈心,情真意切;不是说教灌输,而是娓娓道来、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5.
岑艳秀 《家教世界》2013,(8X):15-16
当前社会,隔代教育现象普遍存在,且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隔代教育既存在优点,更存在极大的缺点。本人分析了隔代教育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如何克服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隔代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的中国,仍然较普遍地存在隔代教育。对其研究虽然较多,但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义务教育阶段,且对隔代教育的效果持否定态度者居多。重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旨在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我国隔代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周瑾 《对外大传播》2007,(10):52-53
西北有支民歌调子,叫“花儿”。东乡族把“花儿”叫做“端”,从山路到田间,从日出到黄昏,东乡族人祖祖辈辈唱着“花儿”,唱着喜怒与哀乐,唱着爱情与希望……  相似文献   
8.
张静 《考试周刊》2015,(1):189-19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的家长常常忙于工作,所以许多家庭的爷爷奶奶就承担起了幼儿的接送工作,成为教师沟通交流的对象。与祖辈打交道是一门艺术,运用好的方法能让工作事半功倍。我们必须做到爱孩子、尊重家长,以此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爷爷是个老党员,祖辈是清朝遗老。他一手将我拉扯大,管教却很严厉。小时不懂事,一直很恨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隔代老人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真实鲜活地呈现隔代老人对隔代教育的认识和感受。研究发现,1.隔代教育之“隔”:听孩子父母的:尽量保持一致;有分歧但尽量隐忍;有分歧、有当面冲突;2.带孩子最深的感受:带孩子很开心,再累也不嫌累;带孩子累,累得要命;自己的孙辈,有责任带好;3.如果能自由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