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中国区域、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父母离开乡村到城里务工,留下许多儿童在家由祖辈抚养,这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并且弊大于利。本文对从化鳌头镇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实证考察,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隔代教育指导师是在隔代教育背景下兴起的新型事物,指的是那些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并为承担部分或完全隔代教育责任的祖辈群体提供专业指导的工作人员。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发展利于提高隔代教育质量,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利于增强老年教育师资,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隔代教育指导师的发展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需要立足老年群体特点和隔代教育现状,更要依托社区教育和老年大学,坚持走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然走进了父母的行列。由于独一代的年轻父母工作繁忙,祖辈们逐渐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从而导致隔代教育越发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城乡间隔代教育的特点、城乡间隔代教育的异同,分析造成城乡间隔代教育异同的成因及反思,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以益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迫于当前繁重的工作压力,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他们不得不把孩子交给退休的父母照顾。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受隔代教育的学生几乎都具备了"自我中心"意识,依赖性很强,独立能力和自信心严重不足、接受新事物较慢等特点。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盐城市亭湖区278名0-3岁婴幼儿及其主要教养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婴幼儿家庭教养者文化素质差异较大;隔代教养现象较为普遍;女性是婴幼儿教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男性的作用较小;大多数家长对早教机构持观望态度;家长在婴幼儿的教育和心理问题上困惑最大。研究中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中,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以社会普遍存在的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为学习背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同理心,提高学生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深度认识,以此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学术界对于隔代照料的研究成果在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为学生在不同的视角下重新审视隔代照料问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了中美两国隔代教养的状况、原因、类型、影响及为隔代家庭提供的援助和支持,并从传统文化等角度分析了两国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美国学界高度重视对具有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隔代家庭进行差异性研究,社会各界主动根据祖孙的现实需求提供多种有效的支援,这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幼儿阶段的隔代抚养已占很大比例。幼儿期是个体身心迅速发展和各种心理现象形成的时期,在此时期给幼儿提供和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能为其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隔代抚养,容易使幼儿在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自信心、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出现问题,容易导致幼儿养成不良的感情嗜好。为了切实提高抚养质量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父母应重视子女的抚养问题,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祖辈应关注对孩子自信心、独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智力培养;全社会要构建家庭、幼儿园及社区一体化的抚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伦理的延承加之社会家庭结构的改变,孙辈越来越成为祖辈的情感寄托,但在离婚率不断攀升的当今社会,隔代探望的权利受限,法律虽然没有明确规定隔代探望权,但是源于亲权的隔代探望权理应得到法律的确认,这也是符合《婚姻法》保护儿童利益的立法原义的。隔代探望权的行使应控制在合理合法范围内,避免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关乎儿童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隔代教养是祖辈通过提供经济支持、投入时间精力等方式承担或参与儿童教育和抚养活动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且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隔代教养不当所引发的儿童情绪异常、自我中心主义、社会适应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和亲子教养矛盾屡见不鲜。因此,当下需立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调动各主体力量,统一家庭教育目标,引导儿童在家庭内外各类实践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