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近读<高力士神道碑>①、<高力士墓志>②,发现<旧唐书·高力士传>③对高力士相关事迹的记载存在讹误,今据这些碑志材料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2.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神道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神道碑原存于朱载堉墓地,即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神道碑由我国明代名书法家王铎撰并书舟,详述了朱载堉世系、生平事迹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载堉学术思想的重要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朱载堉神道碑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录。  相似文献   
3.
徐学平 《收藏界》2013,(8):122-122
岳飞因抗金为世人所钦佩,因此其书法亦为藏家所追捧,一字千金,求者若渴。反之,秦桧因卖国为世人所唾骂,其作品无人存留尚且不说,即使他的遗物,也为人所不齿。纵观藏市,好恶之风自古有之,但就收藏本身而言,笔者以为因人及物,过分毁誉,这种做法似亦有伤雅道。说起秦桧,可谓是遗恶久远了。据载,秦桧墓现在南京牛头山附近,"墓上丰碑屹立,不镌一字。盖当时士大夫鄙其为人,兼畏物议,故不敢作神道碑。及孟琪灭金回,屯军于桧墓所,令军士粪溺墓上,人谓之‘秽冢’。"甚至寻常食品油条,竟也被人称作"油炸桧"以解气愤。据考证,范仲淹手书的《伯夷颂》卷中就有秦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宋夏双方在今陕北地区修筑堡寨,长期对峙。北宋河东麟府路与陕西郧延路之间的交通,时断时通。宋哲宗时,孙览和林希先后出任河东经略使,复取佳芦川,于元符二年(1099)进筑八城二寨,再次打通了麟府与郧延的联系。所谓的河东八寨,应当为大和寨、大和堡、宁河寨、宁河堡、弥川寨、弥川堡、通秦寨、通秦堡。加上当年修筑的宁边寨(端正平)和乌龙寨,合称河东八城二寨。  相似文献   
5.
王仁裕年谱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诗窖子”之时誉的陇蜀名儒王仁裕,历经晚唐、五代,不仅以诗名世,而且为唐五代笔记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开元天宝轶事》、《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等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地方风物价值。然而,后世小说史在论及五代小说时,仅略作提及,甚至有些述作病其小说思想内容不若传奇旨远,颇有贬低,至今对其研究有很大盲区。本文着眼王仁裕一生行实,首次编定其生平纪年,以引起学者们注意。  相似文献   
6.
庾信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所撰写的神道碑、墓志铭,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可以从某些方面补、正正史记载的阙、误,对于认识历史其作用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神道碑》与朱载堉生平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墓在河南省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墓碑《郑端清世子赐葬神道碑》由明代著名书法家王铎撰文并书丹。该碑文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著录。沁阳县文管会于1986年发掘出的该碑刻的残片,补充了方志著录的缺漏和不足。碑文详述了朱载堉世系、生平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载堉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阿城市大岭乡吉兴屯发现了金代碑石,但碑石已残缺为三块。从碑石上残存的较为完整的文字分析及与历史事实印证,认为该墓碑主人应为完颜翰鲁;同时,对此碑的损毁原因进行了推测,认为此碑应是多年前被当地村民砸碎成多块,用来盖造房舍,砌于墙内至今,此碑最终毁于愚民。  相似文献   
9.
僧人姚广孝是元末明初重要的历史人物,曾参预"靖难之役",被称为"缁衣宰相"。北京现存许多重要文物都与他有关,其中由明成祖朱棣御制的《姚广孝神道碑》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对明代政治史、宗教史、文化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由于文献记载讹误相传,明代以来的相关研究亦随之而误。本文利用现存碑刻进行比对校核,对前贤著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辨析与订正,希冀对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阎正 《收藏界》2013,(2):100-105
为先贤写真造像,古来有之。 此举最早始于北周,庾信《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之句,可见远唐一个多世纪之前,就已有帝王为纪念贤臣而造像立碑的先例。到唐太宗时代,李世民为表彰辅佐他平定天下的诸多大臣,延续了这种崇重功臣、能臣的精神,在长安城内(太极宫)三清殿旁同样建造了《凌烟阁》,命阎立本绘《二十四功臣图》置于三层阁内,传下干载佳话、万古留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