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纪昀与目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档案》2008,(4):9-11
纪昀(1728—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谥文达,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纪昀出身望族,19岁考取乾隆十九年甲戌科进士,先后官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但是,纪昀不是因官高闻名,而主要是由于他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一生致力于《四库全书总目》(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撰。  相似文献   
2.
沈德潜和纪昀在学批评史上一直被相提并论,二人的诗学有一致处,也有差异。相同处主要体现在对经世致用的看重,对诗教的维护,对温柔敦厚的要求;差异主要表现在道观的不同和诗学研究重心以及具体看法的不同。他们诗学的特点和他们身份的不同定位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3.
纪昀生活于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这一时期,从表面上看,天下统一,国力强盛。但实际上,其内部已潜伏着许多危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深刻地揭示出了当时所存在的种种社会弊端,表现出了批判社会的魄力及勇气。这对于我们研究当时历史现状以及了解纪昀的真实面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释李商隐《碧城》诗三首邓刚李商隐《碧城》诗三首,历来众说不一,明人胡震享认为“此似咏唐时贵主事”。贵主,即皇帝的女儿。清人朱彝尊以为是讽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姚培谦说是“君门难进之词”,纪昀则认为这三首诗都是寓言,但不知寓意是什么。①但根据对作品的分...  相似文献   
5.
论纪昀的《文心雕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昀评《文心雕龙》无论是版本校勘,还是理论评点上都很有贡献,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系统,但在《文心雕龙》学术史上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乾隆时期,在《聊斋志异》风行百余年后。《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不仅抛出了自己的的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且从小说理论上批评《聊斋》者流的创作,遭到了蒲松龄追随者针峰相对的回击,形成中国文言小说流派争鸣。急鸣集中在文言小说创作的方法理论、文言小说的风格理论及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与《聊斋志异》异工而同曲的具有强烈社会批判倾向和很高思想认识价值的笔记小说。其中谈狐说鬼 ,惩恶劝善之笔 ,冷峻忠实地反映了清代黑暗腐朽的社会本质 ,暴露和抨击了封建礼教与程宋理学的伪善与丑恶。其思想主题并非仅为“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发现并阐述其思想主题对于认识《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价值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期间完成的《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167首,但他在获释返京途中厘定为160首,这导致《借月山房汇钞.乌鲁木齐诗》和《纪文达公遗集.乌鲁木齐杂诗》至少有3首各不相同,经考证,后者内容更为准确。《乌鲁木齐杂诗》流传版本多、范围广,对清代中期以后的西域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科技史角度,对素以志怪小说而闻名于世的《阅微草堂笔记》进行了初步探讨,阐释其中科学技术和西方文化等内容。认为著者纪昀对中国古代科技虽有了解,但并不精通。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也是既惊奇西方科技的先进,又担心传教士意图不纯。所以,纪昀对科技内容仅仅是谨慎地关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的科技内容虽然所占比例很小,但却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杂诗》是纪昀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也是清人贬谪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之一。纪昀《乌鲁木齐杂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清中期以后的西域边塞诗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