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殊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渗透着成长期文化与群体人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影响.在课堂英语的教学中,内外向、身份、脸面、自尊、自我价值感、社会适应能力等体现为文化人格或文化心理的组成部分.研究认识其对学习英语成成的影响,并加以利用,会给教学过程施加积极的影响力,主动避免了学生的文化特殊性带来的学习效能的负面作用.这是文化与人格心理的相互影响在外语学习与教学上的投射,具有外语教学与文化人格关系上的社会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一份报纸比作一个人。那么要闻版(也就是一版)就是这个人的"脸面"。"脸面"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人的整体形象。要使这个人说话有份量,那么首先就得把"脸面"打造好,使他可亲、可信、可爱。在"亲"字上下功夫拉近感情距离近几年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关注民  相似文献   
3.
鲍德里亚说"电视就是世界",充分体现出电视对于社会文化的承载。本文正着眼于此,以最具典型性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之一《赵氏孤儿案》为例,从脸面、道义及文化三大视角解构其中所对应的孝道、人格和儒学等中国传统思想,由表及里探究电视剧中所铭刻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脸面”心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要利用人们的脸面心理,努力提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成效。具体方法有: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将“八荣八耻”内化为脸面的评判标准;维护个体“脸面”,提高个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毛姆的小说《午餐》的人物语言分析为例证,阐述了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话语理论”。《午餐》中人物对话充分发挥运用了语学中关于会话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多样具体准则或技巧,但从文学的“话语——权力”理论视角分析,这部小说恰恰是对这些“原则”、“准则”下隐含的现实社会关系和话语权力关系的揭露与反讽。这种对照表明:现代语言学从语法到语义再到语用的重心移动,还必须进一步同“话语权力”观念结合起来,这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语言系统同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侠张旺     
斑竹枝 《武当》2010,(3):53-57
每次看到那扇朱漆大门,张旺心里都会“格登”一下。小小的龙回镇上没人不认得宋天时宋老爷家的门。宋老爷是镇上大户,上个月他五十大寿,连县太爷都亲自前来祝贺。三十桌的流水席开了三天三夜,方圆百里略有些脸面的人物全都蜂拥而至,好不风光。张旺平日经过那扇门时,心里都会发毛,有说不出的古怪,似乎那对石狮子会突然跳起来咬他。那段路,他总是几步就赶紧走完。现在,张旺却停在了门对面的屋檐下,因为门前跪着两个人。  相似文献   
7.
张洁 《教育文汇》2012,(12):30-31
这天周二下午第一节是303班的音乐课。预备铃响过之后,我走进教室。班主任储老师正在检查中午学生到校后自主阅读作业,大部分学生快速收拾起读本准备上课。储老师临走前,问了一下学生上音乐课情况。我笑着回答说整体来看还不错,说到个别学生的淘气行为时,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人"脸面"观念的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问题的解决是研究中国人脸面问题的必要前提:一是“脸面”的分类问题,二是“脸面”概念的定义问题。很多学者认可“脸”和“面子”的分类,或者与其类似的“道德性脸面”和“社会性脸面”的分类。学者们对“脸面”的定义则是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脸面”这一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成分的分析,提出了“脸面”的全新定义。根据这一定义,将“脸面”划分为“评价性脸面”和“互动性脸面”。“脸”和“面子”的区别也得到了合理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9.
赵合俊 《成长》2006,(9):2-3
古籍记载,东晋的谢安想纳妾,却又碍于脸面不好向夫人明言,便派子侄后辈前去说项。子侄们以男人纳妾是“先王之礼”劝说夫人。夫人明知故问:礼是谁制定的?回答说是周公。夫人便回应道,周公是男人,所以如此,假如是周姥制礼,就不会这样。  相似文献   
10.
从交际功能角度看英汉委婉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语是人类交际过程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修辞表达手法,是各种语言共有的语言现象。它具有消除误解与摩擦,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交际功能角度,即避讳、美化和礼貌三个不同方面将英汉委婉语做了对比。了解二者的异同对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