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陶渊明《饮酒》诗中有一句人们颇为熟悉的名句,那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后世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陶诗集子中,这句诗的文字面貌均如此。其实,该句诗的原貌并非完全如此,其中的“见”字应作“望”字,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追考有关陶诗的版本可证:南朝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最早收录此诗,诗中作“望”字;唐初欧阳询等人所编的《艺文类聚》(卷65)摘录了此诗,诗中也作“望”字。  相似文献   
2.
记录一个联绵词的两个汉字,往往存在偏旁相同的现象,这种相同的偏旁具有"类聚显意"功能,通过它们可以推测这个联绵词的词义,这种偏旁近似于形声字中的形符(意符)。也就是说,这些具有相同形符的联绵字,在字形上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我们也可以"望文生义",训诂学中"义存于形"、"依形求义"的基本原理,也适用于这部分联绵字。所不同的是,联绵字中形符的表意功能是半独立的,这些单个的联绵字也只是半独立的形声字。本文进一步论证了这种观点,也进一步分析了联绵字形符类聚显意功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鸿都门学之兴衰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鸿都门学作为东汉后期重要的艺文机构,它的建立主要是灵帝个人意志的体现。由于艺术水平低下,偏离于主流的士大夫文学传统,鸿都门学迅速兴起又迅速衰落,这说明仅凭帝王个人偏执的喜好与扶植,是不可能造就文学之新局面的。鸿都文学的后代卻正自动选择张衡、蔡邕作为学习的对象,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张衡、蔡邕的文学成就与地位是鸿都文学所无法匹敌的。鸿都门学虽然最终衰落了,但书法、绘画艺术的兴盛却是大势所趋。鸿都文学以书画、辞赋受到重用,为后代的诗赋取士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4.
孙麒 《图书馆杂志》2007,26(11):73-76
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印年代问题,学界历来存在争议.由于此本之传世印本多被书贾割去跋文及落款以冒充早期刻本,故清代藏书家多视其为元刻;近代傅增湘先生据字体及雕工风格,认定其为明刻;建国后发现该本有完整跋文,落款为"明嘉靖九年".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宗文堂本<艺文类聚>与现存最早之南宋本、与其关系最近之胡缵宗本比勘结果,发现不能仅据跋文落款,即断定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于嘉靖九年,其具体刊印年代仍待进一步研究.研究中亦发现宗文堂本<艺文类聚>所据之底本别有来历,或为一未知宋元旧刻.  相似文献   
5.
王颖 《华夏文化》2008,(2):26-27
成公绥(231—273),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人,少有俊才,博涉经传,尤工辞赋,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所撰《隶书体》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篇论述隶书艺术的专论,也是西晋第一篇书论。另有《艺文类聚》、《文房四谱》、《全晋文》等书收录的《故笔赋》等。  相似文献   
6.
卫绍生 《寻根》2007,(3):108-111
“七”是除诗歌之外唯一一种以数字命名的文体。它发轫于西汉,成熟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七体虽风光不再,但亦是代有作者,且偶见名篇。《文选》、《文苑英华》等大型文学总集,《艺文类聚》、《渊鉴类函》等大型类书,《文心雕龙》、《文章辨体》等涉及文体论的著作,都把“七”单独列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区域音乐囊括了新生性、原生性、次生性等不同属性,加之这些音乐内容的不尽相同,区域音乐的属性强弱也各有差异。要对民族音乐学进行深入化的研究,则可以将区域音乐作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土、稳定与变异的区域音乐情况,从而对区域音乐中的地方属性特征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由此,本文便从区域音乐的内涵入手,并结合民族音乐学的宏观视野,对区域音乐展开详细分析,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由分类标签类聚成网状分类结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今自由分类的发展和标签等级结构的解决进展出发,提出凝聚子群分析构建自动分类网络地图的新观点和方法,详细分析将标签、资源类聚成网状分类地图的原理和规则设置,绘制选取的120本书标签构成的网状分类地图,并根据结果改进规则。  相似文献   
9.
主题内涵"探索"是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艺文杂谈》中说:"有时疑难之中又有疑难,解决了一层又另有一层继起,须经过许多尝试与错误,反驳与修正,分析与综合,才能达到一个周密而正确的结论。"面对难题,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倘若畏葸不前,则永远无法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10.
<类聚>之"事具……"用得相当随便:参见条多有与主条详略几同,甚至更略者;相关两者,详咯标准时有所异;参见条与主条所说有非同一回事者;或仅说到"部",或说到"篇",或仅说"篇";不少应注明"事具……"者,却未注明.以今天的立场看,"事具……"所涉而详略大致相同者,或可换成别的例子以免"累赘".研究这一问题,既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时人编纂相关书立例时或不严的情况,又可使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是如何处理引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