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山东文坛 ,诗词文赋 ,戏曲小说 ,诸体纷呈 ,名家辈出 ,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局面 ,流传至今、见于著录的作品极其丰富 ,沉埋已久、有待挖掘整理的也不少。本文拟择其三种较为重要且未见著录的邑人作品介绍给读者 ,以与广大文学研究爱好者共赏析。  一、沉埋数百年的诗集《问天亭放言》  《问天亭放言》一称《天史诗》,是丁耀亢山居期间撰写专著《天史》时创作完成的 ,故名。它一经问世 ,即受到了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礻真的大加赞许 ,谓 :“丁著《天史诗》,多奇句。如《老将》云 :‘低头怜战马 ,落日大江东。’《老马》云 :‘西风双掠…  相似文献   
2.
雪的国     
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这是二月底的早春。从草木青翠的南方到草木枯黄的中部再到白雪皑皑的北方,梁霁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几乎横跨了四季。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下了火车,梁霁还是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3.
许雪萍是当下广西诗坛实力派青年女诗人。作为很有个性的"草木诗人",对大自然的诗意捕捉——在大自然的诗意抒情中,建构诗人的生命意识、追寻和探索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命的家园,这是许雪萍诗歌的主要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4.
茫茫大千世界,草木逢春而绿,百花应时而绽,这铁打的自然规律没有人会产生怀疑、譬如那盛开于阳春时节的桃花,若不依赖现代温室培养技术,有谁能叫它开放在“已是悬崖百丈冰”的隆冬,与“俏也不争春”的梅花一比高下?尽管古人诗词中也曾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描述,但毕竟说的是由于自然温差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人非草木,焉能无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际间何处不需情感的纽带。教学是人类活动中一项较复杂的综合工程,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看,维护师生间的情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节气,对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的华人来说,那是最熟悉不过的了。节气是我们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的世界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即所谓古常言之"靠天吃饭"是也。即便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也只是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壮"人"之气、灭"天"之威风的豪言壮语而已。  相似文献   
7.
走森林     
没想到在短短的几天,就静静地转了一趟镜泊湖与伊春的原始森林。时序刚交八月,但八月的阳光在白日里依然灼热。猛然走进了森林,耳边远去喧闹的人声.面前也没有平常的嘈杂零落,高大的树木和遮天蔽日的树叶,伴随着草木的清香,就像水一样漫过全身,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轻灵和投怀入抱的爽朗,这样走在森林里,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诗人杨方,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的驻校诗人,其诗集《骆驼羔一样的眼睛》,以诗“词”题,有一种漫溯的效果,她让词成为她的诗意构成方式,成为一种诗歌的物件,并成为灵魂的一件护身符,从而呈现了她的经世之思与内在情调。故乡,是她的原初的情结,是故乡之于她的纠结和疼痛。花间、草木、流水,是她寻找到的可靠的遮蔽,并逐渐完成一种整合的、有节律的诗性生命形式,市诗性文化的浪漫体验和精神故乡的现实寻根,有机成为整体,完成陶醉和安放的永无止息的生态境遇和精神归宿。秋风,是她获取的清醒的力量。杨方依靠内心的力量离开了自身,观看和瞩望着秋风中万事万物的存在与涅,在精神故乡的永恒追寻中,她保持着对深不可测的生存意图的真诚。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虽远离城市,没有城市繁华,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因此,作为农村科学教师,就要巧妙地利用身边熟悉的乡土资源,引领学生们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善挖掘,共享乐趣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那么,农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关键在于挖掘身边丰富的乡土资源,变“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海无涯乐作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农村学生身边处处是科学,四周都是值得探索的科学资源,如天天与他们  相似文献   
10.
愿笔笔生花     
孟新宇 《收藏》2014,(21):170-171
长期居住在山中,看惯了山野长岭大坡,树木绿叶红花。经常爬到一座无名的山上,往远处静静地看,面对着大山灿烂的阳光和宏伟的诗意,此时内心里高亢的情绪就会翻滚起来,总感觉山川草木里有一种伟大的东西深藏其中。我喜欢风景画,因为它是跟自然最直接接触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我深爱自然。在山中住着画画,每天一睁眼就能看见山岩变化无穷、草木恣肆发挥、云朵无影无踪,鸟声若隐若现、流水时缓时急、色彩忽明忽暗……常常发呆地想,怎样能像中国古代的山水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