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思想家。葛洪的代表作《抱朴子》中不仅有重要的宗教理论.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美学思想。其中所蕴含的人格美学思想极为丰富,对于我们今天理想人格的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文章着重分析葛洪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虚静出世的审美心态,阐释其对儒道人格美学思想的融合和对魏晋人格美学思想的吸收。进而揭示葛洪人格美学思想的独特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史记》成书到《汉书》问世,两汉历史叙事的视角,经历了由第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双重视角向单一的第三人称视角的转变,此后,《汉书》的叙事视角随同其他体例一起成为断代正史的定格,而《史记》及其续补之作的叙事视角,也相应地固定为西汉中后期特有的时代风尚。《西京杂记》文本明显的《史记》型叙事视角和选材取向,不仅与《汉书》以后《后汉书》、《三国志》等断代正史的叙事视角绝不相类,而且与《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博物志》、《搜神记》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视角明显不同,所以其原始文本的写作时代,应该就在西汉后期。这一结论与考古发现对《杂记》内容的印证等其它证据相结合,说明葛洪关于《杂记》文本源自刘歆的说法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3.
韦兆生、葛洪峻两位老师撰写的《是否需要再改一次——<人类的"老师">首句引发的思考》[《小学教学设计》(上旬语文)第6期],明确指出苏教版四下的课文《人类的"老师"》一文,编者将首句"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改为"科学家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有不妥之处。拜读此文,笔者对两位老师的"锱铢必较"、刨根寻底的精神很是佩服。两位老师先对教材删去"升降"一词的原因从语法结  相似文献   
4.
此文考证了葛洪的家世,探寻了葛洪政治观形成的根源。他的政治观即对君臣伦理纲常的维护、对豪族垄断仕途的抨击和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古人的飞行梦吗?你知道他们是怎样设计飞行器的?你是不是还想知道,他们真的飞起来了吗?  相似文献   
6.
东晋处于中国历史上的灾害高发期,疫病具有与其他灾害相伴发生的特点,因而同样高发。东晋104年间见于记载的疫灾25次,平均每4.12年一次,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和战乱等恶劣社会政治环境密切相关。东晋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救助措施,但相比其他朝代已明显弱化。此时的民间救助则发展起来,作用凸显,世俗力量的宗族互助、民间医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以僧医、道医为首的宗教组织救助成为这一时期疫病救助的特色,对疫病研究与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抱朴子外篇》所载《庚寅诏书》,是司马睿在东晋建国之初颁发的一份比较重要的诏书。但由于史乏记载,学术界对此了解甚少。通过详细考辨相关文献,可以肯定,其具体颁发时间在建武元年(317年)三月初八(庚寅),主要目的是“备百官”,“彰宪典”,为建立东晋王朝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他在《抱朴子·外篇》中提出了"宏邈淫艳"的辞赋观,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为陆机和刘勰架设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对此应给予高度评价。但是,葛洪毕竟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大前提,对他的辞赋观首先进行哲学探源,然后再进行文本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葛洪和他的辞赋观给予客观、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抱朴子外篇》的骈化倾向,清代以来虽然不断有人论及,但至今仍然缺乏系统深入的论述。从行文、用典、四六、藻饰、押韵等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探究其骈化程度,可以发现此书的骈化虽然是初步的,但也是有意努力的结果;魏晋以来骈文的兴盛,葛洪今胜于古、注重文辞的文学主张以及对连珠体的广泛运用,是导致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