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教育   24162篇
科学研究   1593篇
各国文化   105篇
体育   553篇
综合类   1115篇
文化理论   134篇
信息传播   2028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452篇
  2016年   616篇
  2015年   1173篇
  2014年   2249篇
  2013年   1667篇
  2012年   1992篇
  2011年   2295篇
  2010年   2060篇
  2009年   2026篇
  2008年   2421篇
  2007年   1900篇
  2006年   1440篇
  2005年   1141篇
  2004年   1159篇
  2003年   1101篇
  2002年   1092篇
  2001年   861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易以学教学观,以内外因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在论述自主学习、他主学习、动机转化、合力学习等机理的同时,建议采取限教让学、合力学习、时空拓展、引学方式等策略,注重教与学的平衡与融合,从而把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从落后的生产力时代带入先进的科技工业时代。人类中心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经历了多个思想形态,出现了多个流派。它从神学走进科学,走进哲学、认识论和伦理论,形成传统哲学人类中心主义、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其中在传统哲学人类中心主义一派中涌现修正、重构人类中心主义派别。本文将根据人类中心主义的萌芽和发展、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概述人类中心主义在各时期的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基于深度学习的中文专利自动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面向当前国内专利审查和专利情报分析工作中对于海量专利分类的客观需求,设计了7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专利自动分类方法,对比各种方法的分类效果,从而助力专利分类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方法/过程]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存在的缺陷,基于Word2Vec、CNN、RNN、Attention机制等深度学习技术,考虑专利文本语序特征、上下文特征以及分类关键特征,设计Word2Vec+TextCNN、Word2Vec+GRU、Word2Vec+BiGRU、Word2Vec+BiGRU+TextCNN等7种深度学习模型,以中国专利为例,选取IPC主分类号的"部"作为分类依据,对比这7种模型与3种传统分类模型在中文专利分类任务中的效果。[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效果显示,采用考虑语序特征、上下文特征及强化关键特征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中文专利分类具有更优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普世的价值尺度与公共话语,是物品分配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新时代分配正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西方分配正义的理论反思为起点,以马克思分配正义为实践基础,是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正义论视角,准确把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与目标,分析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供给体制失衡、政策供给乏力、地域差异配置等非正义的现实困境。通过坚持人民本位的配置理念、夯实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构建公平正义的配置市场、建立健全监督与保障机制等路径来优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7.
8.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1,(11):22-25
苏斯博士阴差阳错地被卷入美国的阅读战争,他最畅销的书都是儿童阅读课本.苏斯博士本人支持拼读法,但是他的书却是基于整词法.  相似文献   
9.
美德的产生需要行为合宜、同情得宜、激情适宜三个条件同时满足,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美德教育则没有对上述内容给予足够重视,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高校大学生美德教育应依据美德产生的三个条件展开。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美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