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但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间内在联系性差、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落实不到位等,主要原因在于专业设置缺乏一套完善的动态调整机制。应该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完善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专业质量评估机制、高校自我约束与评价机制和专业目录发布机制,优化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创新时代的知识经济、开被性的电子商务以及实时交互的虚拟图书馆对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图书馆如何转变固有模式、调整机制,以适应信息产业的发展,本文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建立一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成立专业调整指导机构、专家委员会,制定专业评价规则和标准,进行数据调研统计及专家评估,制定专业调整预案并实施和社会检验等步骤对高校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供社会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的高质量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余庆  龙晓辉 《教师》2014,(35):28-29
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湖南省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专项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构建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评价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效果,对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适应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适应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文章构建了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估值调整机制在中国以对赌协议的形式存在,但是立法的相对滞后使其性质尚难准确界定。对赌协议的效力之争一直是其核心问题,分歧颇多。目前法律法规与司法建议等提倡适用商事审判理念,在不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下认可对赌协议的合法性,相关司法实践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但是对赌协议的风险并不会因其合法而减少,市场的风险可以轻易置对赌双方于"双赢"或"双输"的境地。因此,将对赌协议尽量合规的同时,也应慎重考虑风险的合理规避。  相似文献   
8.
《中国好声音》成功背后隐含的是节目策划方对当下中国媒介生态环境的深刻理解和主动适应。斥资引进国外版权并对多国经验叠加整合,权威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评委组合,对学员幕后故事的适度挖掘以及灵活开放的节目调整机制是获得收视率和美誉度的重要原因。"盲听盲选"摈除了先入为主的周边因素,让选秀回归音乐本质,从而暗合了当下大众渴求真正的公平和机会均等的社会文化心理,让真正优秀的歌手得以脱颖而出成为节目成功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在循环经济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方面,企业一如既往地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发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企业参与的循环经济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企业又同时一如既往地实践着其经济人的天性,面对循环经济建立过程中的各种代价,企业的“利益近视”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必定想方设法逃避承担各种负担。如何对企业的参与提供一种促动和鼓励的机制,既实现环境保护的公共目标,又推动企业自觉主动地参与循环经济,节省执法和司法成本,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合同以其更为柔软的制度刚性和更为灵活的制度安排,能够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搭起对话和和谐共进的平台。本文以企业参与循环经济为着眼点,深入到环境合同制度的核心,解剖环境合同在企业参与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完善相关制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向杰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42-47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院校专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数据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分析经济产业结构如何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逻辑入手,利用大数据分析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构建专业调整的框架体系,建立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专业理论体系变革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增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