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巴金与<随想录>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解放前,巴金除了小说创作以外,出版了十多本散文集,解放后至文革前,也出版了十多本散文集.1978年底开始写<随想录>,到86年已经写了5集,共150篇,42万字.  相似文献   
2.
周英顺  马进 《现代语文》2011,(3):104-105
【教材和学情分析】《小狗包弟》选自巴金先生的《随想录》,是一篇文字平实,内容感人的叙事性散文,其因小见大、以小动物反映大时代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深刻的反省忏悔意识等等,都值得学生揣摩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小狗包弟》是巴金晚年最重要的一部散文集《随想录》中的名篇。作为巴金反思文革、反省自我的力作,《随想录》反映的内容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百五十篇长短文章全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自己说是'无力的叫喊',其实大都是不曾愈合的伤口出来的脓血。  相似文献   
4.
巴金以笔代刀,无情地解剖自己,清醒地深思“文革”产生的原因,自我反省,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忏悔意识。巴金年轻时代具有赎罪意识;文革期间整个社会都笼罩着忏悔气息;儒家思想重视“内圣”与“反省”;卢梭《忏悔录》等各种各样因素都催生着巴金忏悔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董明萱 《学语文》2012,(6):19-20
《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讲授这篇课文,除了明确教学重难点,还能为学生拓展延伸哪些内容呢?这一直是我摸索并总结的,现有如下收获:  相似文献   
6.
巴金从异国他乡走上文坛,一生都在以不朽作品践行"真情论"。"爱那需要爱的,憎那摧残爱的",这是巴金一贯的文学主张。虽然巴金的真诚与热情在"文革"中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在《随想录》中,他却怀着博爱而忏悔之心,对自己曾经被迫于淫威、违心批判过的朋友表示诚挚的歉疚,以"真情"还复历史,以大无畏英雄气概与殉道精神无情地控诉了"文革"的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巴金用心地追寻着"真情"丰富的内涵,终生都在探索表现"真情"的各种文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小狗包弟》原载于巴金的《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语文建设》曾在2004年进行推荐,今全文收录在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中,成为高中必修课文之一。谢冕先生在推荐意见中说:“《小狗包弟》是一篇真诚忏悔自己的文字。巴金先生通过小狗包弟的命运,讲述一个残酷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一段心灵苦难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范用     
  相似文献   
9.
陈思和 《新读写》2008,(11):15-15
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如他在后来所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  相似文献   
10.
曾贞 《文学教育(上)》2008,(11):134-135
我是很多年前就打开《随想录》的,至今也不急于合拢。它曾经令我震惊。震惊于巴金创作这部散文之前的思考,也震惊于巴金本身的破例与耄耄之年的才情。在中国文学的殿堂里,《随想录》是没有姐妹的——我一直找不到相比较的对象。这个纯粹的老头,在决意揭开自己伤疤之前究竟要经历过多少艰难的思考?或者是什么东西促使他有这么一种力量来解除包袱并去掉思想的灰尘,来坚定地剖析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