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代广州风习民情演变的若干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民初广州风习民情的演变主要受着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西风东渐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二是政治变革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三是商业发展和社会动荡对传统道德习俗的冲击。风习民情的变化有趋于善和恶两个方面 ,有文明进步和野蛮落后两个方向 ,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复杂多样的发展态势 ;而挣脱封建思想意识的枷锁 ,释放人性欲望 ,追求平等自由 ,则是一条鲜明的主线。  相似文献   
2.
3.
红梅 《阅读与鉴赏》2006,(11):54-56
《边城》(节选)中民俗风习的描绘不仅富有浓郁的湘西地方情调.还推动节选部分情节的发展,真实鲜活地体现着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4.
顾农 《寻根》2010,(6):15-18
一女娲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神之一,其神奇之处一是治水,二是补天,三是造人。她的造人完全自力更生,无须外力,乃是典型的"孤雌生殖"。《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云:  相似文献   
5.
侗族人民,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毗邻的广大地带。“侗族人人会唱歌”,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代代相传,成为社会风习。民间传统的歌队组织,串乡走寨,以唱“侗族大歌”丽享盛名。  相似文献   
6.
社会风习与社会风尚、风气、价值观、习俗、风俗等紧密相联。国内外学界对此有很多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风习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习、不同地区的社会风习、不同行业及群体的社会风习、影响社会风习的因素、社会风习与社会变迁、现代社会风习的演变等。对社会风习的研究涉及社会学、文化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系统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李明 《兰台内外》2020,(8):56-58
论文拟基于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阅风习来"领读计划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实践情况与成效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从形成"阅风习来"领读计划系列阅读推广工作的双向循环体系化、挖潜创效,深挖读者服务、深入系部等学生组织、加强学习型图书馆构建与学习型馆员培养、形成联动效应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语境下,高文化能量集聚的大学集群,对一座边隅小城的八年濡染,形成一种具有爱国激情、奋斗精神、开放意识、文化品位的新的教育风习;而文化提升中的城市,反过来对它的居住人群又进行一种历史熏陶与文化推动,这是昆明之所以能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产生震撼历史的重大事件、后来能走出声名卓著的批量人物的历史与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范秀利 《现代语文》2007,(10):85-86
蒋防的传奇作品《霍小玉传》一直被认为是唐传奇中的扛鼎之作,作品中最触动人心灵的是霍小玉不幸的爱情和人生遭遇,本文试从唐代的法律制度、社会风习及霍小玉自身的思想性格三个层面分析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结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方外交,又称方外友,是指世俗中人与出家僧道结成的朋友交谊。在元代,方外交之风大为盛行,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科举制度的一度停废,使广大士人的出路受阻,因此选择了社会性的退避。二是文人士大夫由于仕途失意,寻求心灵的慰藉。三是部分南宋遗民与蒙元新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转而遁迹林下。四是一些文人士大夫自身对于佛道的向往与迷恋。五是由于蒙元统治者对宗教的优容政策。文学和出游构成元代方外交的主体内容。吟诗作赋、赏花观月、焚香煮茗、琴棋书画、诗酒清谈,都是元代方外交的重要元素。元代的方外交既有个人之间的友谊,也有群体性的交往。在元代,很多寺观酿酒售酒,一些僧道也竞相饮酒,与文人士大夫诗酒唱和。元代寺观僧道饮酒呈现的逸风雅韵,与他们自身所具备较高文学素养和艺术品住有关,也与他们所交往对象普遍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文人士大夫群体有关。方外交和寺观饮酒风习中呈现的野逸气质,为元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涂抹了绚丽的一笔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