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现当代文坛,赵树理、高晓声都是描绘农民生活的杰出作家,他俩都传承民间艺术,代言农民利益,为时代立传,致使其笔下的农村题材小说在获得鲜明个性的同时又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堪称同气相求,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2.
论王蒙、高晓声创作风格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高晓声是同一时期的作家,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不大相同。王蒙运用了“意识流”小说的写法,选用“放射性”的心态结构,以人物的意识流动来体现各种社会心态,从而使主题具有多义性。高晓声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技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注重小说的情节结构,主题突出。两人的风格特征反映着传统派与创新派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最基本、最复杂的问题,高晓声的创作在文艺界曾被誉为“鲁迅风”,他站在了较其他人更高的一个基点上来看待农民,思考农民和农村,挖掘出农民劣根性在新的制度、新的生活条件下的延展和扭曲。他的创作,是对大地的拷问。  相似文献   
4.
论文站在完整搜集、阅读高晓声一生作品的前提下,重新清理及解读高晓声1985年以后小说中的视野、主题及创作困境等问题,期望能成为今日再参照、辨证的资源。涉及的面向包括:农村与经济现代化转型问题及其新保守态度、"文革"历史清理的政治困境与寓言困境、归来知识分子的生活危机与自我安顿的矛盾,以及中美现代化参照、反省与思考的定型。  相似文献   
5.
现代乡土文学出现了三次创作高潮,分别以鲁迅、赵树理、高晓声为代表.赵树理所代表的第二次乡土文学高潮,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与鲁迅有着深刻的联结。在"为人生"的创作宏旨下,高晓声在农民题材以及深入探讨"国民性"问题上对鲁迅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高晓声师承了鲁迅的白描、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含蓄的辛辣、寓涩于笑的幽默风格,其后期的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作品,是对鲁迅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传统的努力回归。  相似文献   
7.
20多年前,高晓声的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一问世,就成为新时期文学的热点。陈奂生这个新时期初期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引发了文坛上一场沸沸扬扬的“陈奂生”大讨论:有人说它讽刺嘲笑甚至丑化了中国农民,思想感情和立场观点有问题;有人说它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民的精神状况,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摆脱贫困后渴望精神生活和人格意识的主题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高晓声小说研究主要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主导下对以陈奂生为主的人物形象的解读。随着经济开放与文化领域的拓展,高晓声小说研究在文本与文化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文化领域延伸。其间一些研究者则从小说本体的角度对高晓声小说艺术与语言风格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应该探求作家本体与政治文化、乡村文化、民间理论等新的研究角度的可能,从而深化当前对底层的关注和“三农”文学命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摆渡     
  相似文献   
10.
高晓声研究这一层面作为切入点,通过从国内报刊上公开发表的百余篇论中挑选有代表的章来分析,我们可对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象征性小说、作品的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刻划、幽默风格、语言运用等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